考验最强大脑,学会看图说话,这套历史科普真没那么简单(3)
书中还有不少数数游戏,家长可以根据画面边上的小问题考考小朋友。
每找出一只鳄鱼、一朵花都需要考验观察力,细心的小朋友才能数全哟~
数一数有多少朵睡莲?
鳄鱼藏在水里好危险,赶紧找出它们!
2
看图说话,放飞想象力
全景插图涉及的场景数不胜数,让孩子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幕,通过细腻生动的人物肢体语言想象当时正在发生什么事情,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家长也可以根据文字提示,与孩子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绘本文字精简,却留足想象空间。看图说话是个脑洞大开的过程,一定非常有趣!
比如这个小细节,乍一看感觉有人通过“挖地道”的形式准备行窃,但地道的入口在哪?“窃贼”有没有“帮凶”?
或者,这其实是一个工人在施工?要一探究竟就要到页面其他地方寻找更多线索了。
这个繁忙的路口元素众多,每个人的表情都很丰富,让孩子猜猜他们心里在想些什么。
孩子经常会给出让你意想不到的答案,这个过程既能锻炼想象力,也能加强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
3
考验最强大脑,比比谁记得又快又多
让孩子选择自己喜爱的长图,在规定时间内(比如五分钟、十分钟)尽量多地记住图画中的元素及其位置,然后不看书,家长随机抽问画中有哪些人和物,他们分别在什么地方。
比如,看完这幅图,可以考考孩子,洗衣房位于几楼的第几个房间?里面有几个人?分别在做什么?挂了哪些颜色的衣服?记忆力强的还可以试着按顺序描述。
别小看这个操作,这对形象思维和空间感是很好的训练方法,既有趣又能阅读很久。
人的记忆力是非比寻常的,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尤其如此,试试这样读绘本吧,说不定你家孩子就是过目不忘的小天才。
4
不费妈读法:听配套音频同步读书
出版社给《DK穿越时空的大运河》的每一幅跨页都录制了精美的音频情景剧,音频中有只叫“绣虎”的猫咪贯穿始终。
找到书中对应页面,跟着它把14集听下来,简直不要太享受~
当然,这本书还有数字化读法,互动体验感满满,识别进来就知道了~
6+岁怎么读?
1
按主题顺序阅读
“穿越”系列共有五本,入学以后的孩子可以将注意力放在书的内容层面上。
先从熟悉的中国文化的部分为引子,从“大运河”开始读,更容易和书中内容产生共鸣,进入阅读氛围。
比如,很多孩子都学过《枫桥夜泊》这首诗,诗中的寒山寺是个什么样子,张继创作这首诗时处于怎样的环境?在“枫桥月夜”这幅图中,绘者将唐朝时期的情景细细展现出来。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外国人来到中国呢?为什么夜晚店铺还不打烊?从灯火通明的夜晚看到一个经济、交通发达的王朝。
不少人都看过历史剧,对康熙的形象不会陌生,可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是个水利专家。先看自己熟悉的内容,再接受新知识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读完大运河,可以看看《DK穿越时空的尼罗河》,非洲的大河文明有着怎样的异域风情呢?
看看通州的水运和阿斯旺的水运有何异同~
人类逐水而居,有水的地方就有生命,形成聚落-村庄-城市。
读完两本大河文明,孩子可以打开《DK穿越时空的街道》从古代宿营地走到现代市中心,看看人类是怎样将一个聚居点渐渐扩大的。
然后再读《穿越时空的城市》,了解城市规模是怎样从小变大的。许多孩子从出生开始就在城市里,却不知它们经历过多少年的发展才变成今天的模样。在这本书里,孩子将看到从古代殖民地到现代大都市的变迁。
最后,再来读《DK穿越时空的港口》。港口是城市、河流、海洋交汇之处,也是物质与文明交流的窗口,只有开放包容才能让人类文明变得愈加璀璨。
在这本书里,汇聚着庞杂的元素,却不难发现前面四本书的影子:河流与船只、城市里的建筑与街道、繁华的贸易场所……
跟随这几个主题阅读下来,从微观到宏观,仿佛将世界文明尽收眼底。
2
让兴趣成为领读者,多遍翻阅
如果拿到书感到信息量实在太大,画面选取的角度也十分多变,一时找不到阅读的方向,那就跟着自己的兴趣点走吧。
去读最吸引眼球的地方,可能是一个跑步跌倒的孩子,一位技术精湛的杂技演员,一栋不寻常的建筑,一批奇异的货物……
遣唐使
比如,有读者发现这个摆在吴王夫差面前盛酒的器皿十分别致,于是细读文本,知道这叫“盉”,是根据春秋时期出土文物所绘,现存于上海博物馆。
而下次再看这幅画时,留意的可能就是吴王身边的西施了,她为什么在吃甜瓜?
原来,依据长沙马王堆的考古发现推测,2000多年前的人们就已经吃甜瓜消暑了。联系逛博物馆或生活经历会发现知识之间都是相关联的,这就十分有趣。
比如,在众安桥上,曾发生过一起著名的刺杀事件,你知道被刺的是谁吗?
或许一次性并不需要把每个角落都读尽,可以先拣自己感兴趣的去读,留下一些“未知领域”下次开发。
多翻阅几遍,每次关注的地方肯定都不一样,争取每次阅读都有新收获。
3
中西文化对比阅读
这套书最特别的地方之一就是从创作者到创作内容都是中西结合的。我们可以以自己熟悉的中国文化为起点,延伸至西方文化。
也就是以“大运河”为参考,对比阅读呈现西方文化的其他四本书。
比如,表现节庆日氛围,在大运河中“人间天堂”一幕呈现的是中国端午节当天,包粽子、捕鱼、买波斯枣、蜜饯,逛饭馆、茶馆、酒行……美食才是节日的正确打开方式!
而底比斯盛大的奥佩特节就闻不到美食的香味了,连祭品都是鲜花,但宗教气息浓厚,神圣感十足。
如果根据时间节点来观察中西方文明发展进程,更有意思。
同样的时间(1450年),不同的码头,一个在中国通州,一个在欧洲的海岸;
画风迥异,从建筑上看,中国有宝塔和寺庙,欧洲则有城堡和教堂;
从船只构造上看,中国的漕船小巧灵活,适合在运河中运输,而欧洲的商船高大坚固,既能承担货运功能还要能在海上作战;
从人口构成看,通州码头最多的是搬运工人,而欧洲海岸的大集市汇聚了各行各业的人,热闹非凡……
大河文明孕育下的中国与海洋文明诞生出的欧洲是不是各具魅力?如果这样对比阅读,值得玩味的细节实在太多,还能加深我们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不妨试试吧~
4
以时间为轴,打开历史启蒙的大门
注意特定时期特定环境
对于想从绘本中学到更多知识的孩子,拿到这套历史轻科普读物,一定要注意图上标注的时间信息,特定时间有特定信息。
比如,十字军骑士与伯爵的城堡一起出现在中世纪时期的城市中,而城市里保留着大量古罗马时期的废墟。这些不是随便画上去的,它们是由时代背景、历史由来决定的。
其实,贴心的作者已经在正文之外提炼了时间轴“考点”。
比如,《街道》的最后把12000年来地球上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串联了一遍。
《港口》的最前面也简述了各个时期的人类文明进程。
记忆关键历史事件,古今结合学历史
除了一些宏观的视角,,绘本还给历史上一些重大事件进行了“特写”,比如陈桥兵变、抗击十字军入侵的英雄出征……用图像辅助记忆历史知识绝对事半功倍。
边读边联系现实思考: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可能仍对今天的我们产生影响。
比如,工业革命之后城市里出现了火车、蒸汽船、各种燃料,人口急剧增加,但污染也变得越来越严重,烟囱冒出的黑烟,被污染的河流至今仍困扰着我们。
中世纪可怕的瘟疫如恶魔般带走无数人生命,而人类现在正在与可怕的新冠病毒做斗争。紧张的疫情是不是让人感同身受呢?
新大陆的发现是大航海时代的重大成果,曾经多次遭到洗劫的美洲大陆如今是许多人向往的去处。
领略不同时代的风貌
古希腊人与现代人穿衣打扮有何不同?
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有何变化?
食物的种类和烹饪环境,古希腊殖民地时期的厨房:
18世纪欧洲小镇的厨房:
现代大都市公寓内的厨房:
5
深度精读,延伸绘本知识
“旁批”辅助阅读
从人物的穿着与使用的工具到居住的场所、生产的物件……绘本给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作出了简练的文字注释,它们分散在页面周围,可以借助这些信息弄懂人物角色、工具使用方法等。
附录页、知识链接补充丰富的知识
看完插画别忘了往后翻翻,大量的“硬”知识是该书主题的延伸。
比如,看完《港口》,对全球贸易感兴趣的小朋友可以详细阅读书后的文字部分,这里有世界上许多著名的港口,其发展历史、特色物产均有涉及。
在“船的历史”部分可以沿着时间线,图文结合认识形态功能各异的船只。
对于书上画出来了却没有给出文字解释的内容需要读者自己猜测和主动查阅资料才能完全明白。
绘本的文字量相对较小,却特别注重引导学习,这也是西方教育的一大特色,许多知识点点到即止,剩下的就靠孩子带着疑问主动挖掘探究。
如何进一步挖掘?以“大运河”为例,还给大家制作了一个补充阅读手册,对书中的知识点进行了延伸。
文末附有这本电子书(PDF文件)的方法,记得去查看哦;
其他的几本,自己也可以试着去做这样的知识点手册,弄懂绘本上更多细节。
6
当科普工具书使用
作为百科全书,每一本最后都附上了详细的索引或专业的词汇表,方便查阅。还可以根据词条去画面中“打卡”每一个元素。
7
当绘画临摹范本使用
看完这套精美的全景插画是不是觉得这样的审美体验简直太棒了?爱好绘画的小朋友可以尝试对照着画出自己喜欢的彩页。
一定要好好分析画面选取的角度,空间层次的展示,人物细节的勾勒等表现形式,感受一下画师创作的不易。毕竟是世界一流插画师的作品,跟他们学,不会错的~
“DK儿童穿越时空百科全书”,会读了吗?
想要获得大运河PDF拓展知识,关注“大J趣成长”,回复关键词“大运河”获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