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假”律师:干这一行,突破了我的各种认知(2)
为肃清假货乱象尽了微薄之力
国内很早就开始打击侵权了,但出现专门的知识产权公司,大规模地拿知名品牌授权,再发展律师做维权,是这两三年的事。这是个发展中的新兴行业。我们团队也只做了一年,在知识产权方面是刚刚入门。
知识产权主要分为三块: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前面我列举的案例,属于简单的外观设计侵权。什么叫发明呢?举个简单的例子,自拍杆,以前没有,我发明了出来,既可以拿在手上,也可以自拍,我把这个东西命名为自拍杆,从无到有,就是一个发明。什么叫实用新型呢?市面上已经有自拍杆了,但是我觉得不好用,我设计了一个结构,使它更稳定或者旋转的角度更大,我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创造,新的改进,这就是实用新型。知识产权永远伴随着新技术、新模式的产生而不断变化,挑战很大。作为一个新人,我需要学习和探索的东西还有非常多。
做了一年多,很多时候挺有成就感的。比如泡泡玛特,扫过一遍之后,再做二次筛查和三次筛查时,发现假货的数量少了很多。这种时候,你就会觉得自己为肃清市场上假货横行的乱象尽到了一些微薄之力,为整个消费环境的变好做了一点贡献。
很重要的一点是,假冒伪劣产品除了对品牌方构成侵权,对公众消费者的权利也有非常大的损害。比如你选清风,是因为相信大品牌的品质保障。结果你买了个假的!你知道它是用什么材料做出来的吗?你也不知道它是否达到环保标准、卫生标准,对人体有没有损害。消费者什么都不知道。再比如,品牌玩具使用的塑料是母婴级别。小孩子喜欢咬玩具,冒牌玩具你不知道从哪个加工厂出来,对人体有没有害,产品安全存在很大问题。
还有水果产品。我买过假的晓蜜哈密瓜,挺甜的,水分也很足,不是烂水果。但它没有通过品牌方认证授权。品牌方给出冠名权,需要经过一系列检验和认证流程。消费者付了这个品牌的价格,但买到的是没有走流程的产品,少了一道品质保险。也许有的瓜的确种得不错,但整体还是没法达到品牌方所要求的品质。
从事这个行业,对我自己的消费行为也产生了影响。以前,我去小超市买餐巾纸、饼干,可能随手一抓就付钱走了。现在我见过这么多五花八门的假货,买东西会多看几眼,分辨一下。我对法律产生兴趣,就是因为法律跟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现在我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毕竟市场上的产品实在是太多了,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吃过假货的亏。像我们上大学时候跟同学喝酒,第二天起来头疼得不得了,那就是买到假酒了。那时候这类事情不是很常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