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姐姐》原型故事流出:长姐为母,是世上最毒的鸡汤
豆瓣评分7.2分,上映4日票房就破了4亿,故事引人入胜、细腻感人、令人深思。更令人瞩目的是它的讨论度,微博上相关的话题就有3、4个,无数人都在讨论电影以及电影背后的故事。一部电影就涵盖了当今社会热议的二胎、原生家庭、重男轻女、独立女性等话题。网友们看了也感慨地说,,“快让重男轻女这种恶心的东西滚吧。”有网友说:“观影让人坐立难安,许多国人都经历过血缘家庭内利益纠葛的泥沼,所以感受切齿。”还有人提到自己作为有两个姐姐享受社会红利的弟弟,他一直对自己的姐姐们有亏欠感,即使如此他也无法完全了解她们作为女性所遭受的困境,感到压抑和无力。“女性就像套娃,一代代被装进重男轻女的男权社会的套子中”。影片里张子枫饰演的主角安然,她身为“姐姐”的困境,也是无数中国的“姐姐”们的困境。电影的主角是张子枫饰演的安然,是个刚工作没多久的护士,上大学后就没怎么和父母联系过的她,却突然收到了父母车祸身亡的噩耗。不知所措的她还得面对一个大难题,父母双亡却留下一个上幼儿园的弟弟,这个没见过几面的弟弟,谁来养他?从小就被寄养在姑妈家,被表哥当沙袋打,被姑父偷看洗澡。爸妈因为想要儿子拿到生育名额,甚至欺骗街道工作人员说安然有残疾,让安然装瘸子。然而工作人员上门检查的时候,却发现安然穿着漂亮的裙子,并没有什么毛病。在安然的记忆里,父母带自己去游乐园,却又无情地被抛弃。安然高考填志愿的时候,父母瞒着她把北京的临床医学改成了省内的护理学,从来不考虑女儿的梦想。
车祸后回家的安然发现,家里的全家福都没有自己的身影。而弟弟呢,从小受尽父母宠爱,会冲着姐姐吼,“爸爸说家里东西都是我的,你必须听我的话!”弟弟是安然上大学后才出生的,两人之间从未相处过,更别谈什么感情了。面对弟弟这个烫手山芋,准备专心备考研究生的安然并不想接,也不想为了弟弟放弃自己未来的人生。她准备把弟弟送人,为弟弟找合适的领养家庭,却遭到了所有亲戚的反对。“这可是你亲弟弟啊,你爸妈养你这么大,你对得起他们吗”连姑妈也说,“长姐如母,你现在首要的任务就是把你弟弟好好养大。”事实上,姑妈也是一个“姐姐”,是上一代姐姐们为弟弟无私奉献的一个缩影。18岁时,还在读书的姑妈本来考上了不错的大学,拥有着大好前程,却不得不把读书的机会让给了读中专的弟弟。因为奶奶说,“我什么都要优先我儿子来,你就不要想了。”年轻的时候姑妈和朋友去俄罗斯做生意,却因为弟弟生了安然,不得不回来帮忙带孩子。姑妈说,“我是姐姐,从生下来那天就是,一直都是。”影片的后面,安然和弟弟的相处渐趋温情,结局也是开放式的。在原型故事中,姐姐21岁时,父母不顾她的强烈反对,又生了一个儿子。父亲有生之年跟她说过的话不超过100句,从小的家长会都是她自己开的。“我当了一辈子的独生子女,要我在应该成家立业的时候,像封建社会长姐一样含辛茹苦带大一个弟弟。抱歉,我做不到。”对此,有网友认为谁都没有理由去责怪这个姐姐,她并没有做错什么。也有网友指责姐姐太自私,房子是父母辛苦一生的积蓄,却不舍得分给弟弟。原型故事里的姐姐非常果断,不愿意被“长姐如母”绑架一生,为了自己的个人幸福放弃了弟弟。她们可能连名字都是“招娣”,中学一毕业就早早去打工挣钱供弟弟读书,然后又早早嫁人换取彩礼给弟弟买房。最近,杭州就有一位20岁的女孩跳河轻生,小时候父母离异,她十几岁就出来打工,一个人养活两个妹妹一个弟弟,不堪重负的她选择了自杀。李银河说,影片背后的逻辑是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人们所面临的个人本位价值观、人生观对传统的家庭本位价值观、人生观的激烈撞击。从父母家庭到整个社会,所有的声音都在告诉她,“长姐如母”,你就该好好照顾弟弟。有人说,“我的姑妈就像电影中的姐姐一样,在母亲早亡的年代,成为了弟弟妹妹们的‘母亲’,为了他们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在这样的环境里,她们是“姐姐”、“女儿”、“母亲”,唯独不是自己。可连她们自己也认为身为女性的奉献是理所当然的,也不认可身为女性的价值。就像影片里的那位孕妇,明明已经生了两个女儿了,还是拼了第三胎。明明还得了严重的孕期子痫,一家人却让她冒着生命危险继续保胎,而孕妇本人也同样不顾自己安危,非得拼个儿子出来。而现在的“姐姐”,她们更有自我意识,有实现自我价值的强烈愿望。就像安然那样,她想要去北京考研实现自己的梦想,为此她不顾亲戚的反对,积极地为弟弟寻找抚养家庭,也为了梦想和男友说了分手。除了是“姐姐”,她们更想成就自己,过属于自己的人生,她们也应该拥有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希望每一个女孩都不必因为“姐姐”的身份背上沉重的负担,能够快快乐乐做自己。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n6.com/view-1155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