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新鲜感”这件事,小孩子总是表现的淋漓尽致~
家里满满的玩具就是最好的说明。
小孩子能有什么坏心思呢?ta不过是想变着花样的玩罢了。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旧玩具“起死回生”呢?
我的朋友清华学霸虎姜妈妈,非常擅长做主题拓展活动,很多旧玩具和不起眼的小玩具,都能在ta的手里变换出不同的玩法,给孩子在游戏中做学科启蒙,孩子玩得不亦乐乎。
虎姜妈到底有什么秘密武器?在虎姜妈的公众号「虎姜的小花园」里,,花式育儿,大开脑洞的养育方法,一定也会给你带来一些不一样的带娃好思路,推荐大家关注她哦。
逻辑狗这套大名鼎鼎的逻辑思维训练册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是一套儿童思维升级训练系统,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这个带滑轨纽扣的题板了。
本身配套的题目还是挺丰富的,但是像针对3+的孩子也只有4本配套题册而已,对于个别刷题不是问题的孩子来说要不了几天就搞定了。那我这个“捡破烂”的职业病就又犯了,看见这个制作还挺精致的题板,总觉得扔了也有点可惜,琢磨着怎么废物利用一下。
虎姜这不马上也就四岁了么,像识字这种文化活动也要系统地提上日程。所以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如何用一块题板,练完数学逻辑再巩固识字。1.对于小童,不能为了认字而认字,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感受到识字的意义2.并不是笔划少的就应该先认识,而是从身边最常见,最有应用价值的字词开始3.虽说是识“字”,但如果用“以词认字”的方式突破会更有效当你看到“研表究明,汉字的序顺并不定一能影阅响读”这句话,一眼就能明白说的是什么。但是仔细一看,很多词中字的顺序是颠倒的。
这就证明我们在阅读时,大脑会把这句话拆成若干小组来认知,但是小组的颗粒度并不会细到每个字。
当然识字app我们也在用,字词含义讲解到位,但问题是和当下生活中所遇到的词汇匹配度不是特别高,所以要想在生活中创造复习机会还需要有些刻意。所以今天我尝试根据逻辑狗的题板设计,重新做了一份中文识字练习册(纸)。先从生活中的物品入手,尤其是吃的喝的这些,孩子肯定记得快。之前社群中有小伙伴问我,孩子总是喜欢奥特曼怎么办,感觉每天都在角色扮演特别闹心。
我想说的是,学习就是个投其所好的过程,想个游戏让娃把所有角色的名字都认识了,那也是相当可以的嘛~
用词来认字有一个好处,就是不会的可以“猜”。这其实是一个很重要的阅读技巧,根据会的推测不会的。“盘子”的“盘”不认识,但是看到“子”就能猜到对应的词。当然不要一开始就搞一组盘子,柜子,桌子,椅子……把孩子逼急了也是会打人的……
认识词多了会出现一个必然的问题就是,词组内的字会混淆。这时候我们就可以用交叉法来慢慢明确某一个字。用“日月”+“明月”+“月亮”,就可以定位“月”这个字。识字其实也没有太高深的理论,无论中文还是英文,多吸收多使用,混的就是个脸熟。但是不能为了扫盲,而剥夺了阅读的兴趣,这就本末倒置啦!鉴于我曾经分享过一次如何用喝剩下的咖啡罐做游戏,有小伙伴就先跑去买咖啡了……所以我把识字题板素材放在虎姜的小花园公众号,回复「拓展」大家需要的自取吧!要是大家有其他需求,考虑后面多做一些跟大家分享一下哦。(评论区可以po出你们的需求)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n6.com/view-1161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