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距离发达国家还有多远?林毅夫回应:有些差距并没有在GDP中反映
·2021年3月26日,林毅夫在北京接受本刊记者专访。(刘潇 / 摄)
林毅夫谈到中美关系走向时说:“美国一直倡导平等理念,不能讲一套做一套。当你是世界上最强大国家的时候,就鼓吹平等;当人家真的有可能跟你平等的时候,你又说不能平等,然后利用科技霸权、军事霸权阻碍人家的发展。”
|作者:尹洁
|编辑:咖喱
4月20日,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开幕日当天,《城市群带动发展: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是最受关注的一场分论坛讨论。
作为中国乃至全球最具创新能力的城市群之一,粤港澳大湾区正在建设成为世界级城市群。如何“拼船出海”,提升竞争优势,成为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如何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与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珠海市委书记郭永航等重量级嘉宾,围绕相关话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林毅夫(右二)与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左二)等人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相关话题讨论。(环球人物特派博鳌记者 尹洁/摄)
在博鳌亚洲论坛,林毅夫是每年必来的熟面孔、老朋友,有他参加的讨论会往往围绕重大话题,嘉宾也都是各领域的翘楚。这次开场前半小时,会议室门口就排起了长队,原定75分钟的讨论时间被延长了将近半小时。林毅夫似乎意犹未尽,在接下来的媒体见面会上,他围绕社会科学自主理论创新、提升中国软实力和话语权的问题,又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过去这42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创造了人类经济史上的奇迹。平均每年9.2%的增长,在人类历史上不曾有过,中国老百姓也享受到了经济增长带来的福利增加。去年,我们消除了绝对贫困,这是中国几千年来追求的目标。”林毅夫说。
·林毅夫在媒体见面会上阐述自己的观点。(环球人物特派博鳌记者 尹洁/摄)
在中国崛起之前,所有的发展理论、发展思路都来自发达国家,而照搬这些“金科玉律”的发展中国家,几乎没有成功跻身发达国家行列的。
林毅夫认为,中国的发展给其他国家和地区创造就业、增加出口、解决问题,但西方看中国的时候,总戴着有色眼镜,用过去的理论和框架评判中国。
“一定要让世界了解中国。了解才能接受,接受以后才能真正把中国智慧变成实际发展。”林毅夫说,“这需要理论工作者把中国的经验加以总结,分享给世界;也需要我们的媒体把这些经验介绍、传播给外国朋友。未来不仅要让世界接受中国的发展理论,更重要的是帮助其他国家和地区共同发展。”
今年2月,林毅夫在“2020经济高峰论坛”上的发言一度引发关注。他明确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中美之间的经济增长差距进一步拉大,中国经济总量超越美国的时间将会提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