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大会6》爆火收官:被诗词喂大的孩子,到底有多厉害(2) 2021-05-05 00:11:34栏目:影评TAG: 活动时间:5月4日~5月6日23:59关注微信公众号“十点好物”查询订单、物流遵循孩子爱听故事的天性让诗词学习更轻松有趣作为《中国诗词大会》的命题专家,方笑一教授发现很多一开口就赢了的人,除了对诗词本身烂熟于心,对诗词背后的故事也是了如指掌。爱听故事本就是孩子的天性,因此让孩子先读故事再背诗,就能让背诵诗词变得更简单有趣。比如,描写武汉黄鹤楼的诗句,除了李白那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还有崔颢的这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故事里就提到,诗仙李白也赞不绝口,认为碰到了强手。孩子读到这里,自然也会对这首诗刮目相看,忍不住多读几遍。更让孩子懂得: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哪怕是诗仙李白,也有自愧弗如的时候。“读读故事”里除了给孩子讲解诗词的涵义、创作背景和地位,还讲到了许多奇闻轶事,可以帮助孩子记忆。《浣溪沙》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两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背后还有这么一则故事。原来晏殊只要觅得佳句,就会随手题写在墙上。有时候终年也想不到好的对句,比如“无可奈何花落去”这句。谁知王琪一听,就不假思索地对出了“似曾相识燕归来”。所以说,这首千古名诗也有王琪一份功劳呢。还有我们都很熟悉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表面读起来,是在描述西湖风光秀美。但故事中却提到,这两句中的“天”和“日”指的是皇帝。诗人是想提醒林子方:杭州(当时的临安)是首都,也是南宋的政治中心。只有呆在这里,才能在皇恩普照下,官运亨通。孩子读到这,就会明白为什么作者将这首看似写景的诗赠予友人林子方,原来另有深意。诗词之中不止暗藏了作者政治抱负,更暗藏了许多难以言明的情绪。孩子读到这些故事,对诗词的理解才会更深刻,背诵起来也会更顺利流畅。《读读故事 背背诗》是一套值得置于床头的好书。正如董卿所说,睡前读读书,让内心丰盈起来。2000多年发展的文脉清晰可见用这套书看藏在诗中的中华大历史从《诗经》、汉魏六朝诗、唐宋诗词到元明清诗词,以至现代诗词中的许多名篇,品类多如牛毛。可惜市面上大多数诗词书却只覆盖了“唐诗宋词”板块,难免会让孩子错过许多值得一读的名篇佳句。《诗经·王风·黍离》里就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这句至今广为传颂的名句。先秦时期屈原所作《离骚》,更是中小学常考的古文题。“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这样难得一见的深情诗词,则是出自宋金时期被尊为“北方文雄”的元好问。就更不用说三国时期曹植的《七步诗》和晋朝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明清时期的诗词文化虽然不及唐宋时期鼎盛,但也有许多惊才绝艳的传世名作。被誉为清词三大家之一的纳兰性德,就有好些诗词收录其中。“君不见,月如水。共君此夜须沉醉。”“别后闲情何所寄,初莺早雁相思。”从《梦江南》《生查子》《菩萨蛮》到《临江仙》和《蝶恋花》都是耳熟能详的经典之作。还有我们都很熟悉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就是出自清朝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以时间为轴,纵观千年诗词瑰宝,不仅能感受到诗词背后的文化背景,还能由小见大,学习到相关的历史知识。比如读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就能学到不少历史知识。诗名所说的“京口”就是三国时期吴国孙权设置的重镇,也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生长的地方。从“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开始,词由怀古转入伤今,联系作者所处的朝局形势,考题就能千变万化。除此之外,书中的字词注释也非常详细,不仅提示了诗中的涵义,还给孩子讲述了背后的历史典故。生僻字也都有注音,小学生独立阅读无压力。都说“文史不分家”,诗词中所提及的典故和故事,让孩子读起来事半功倍。音频朗读+画作欣赏为孩子营造一场古风视听盛宴许多卓有成就的名家大师,都是从幼年时代开始大量背诵诗词。启功先生曾回忆说,,至今还记得祖父抱着他在膝上背东坡诗的情境,诗词中优美的韵律让人着迷……叶嘉莹先生也回忆过自己幼年背诗的经历:“我从还不大认字、不大懂事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背诗了。虽然当时觉得似懂非懂,但这种背诵的古典教学方式还有很用处的。这些诗词记忆就如同智慧库,将为孩子提供不尽的资源。”从小就读诗、背诗的好处真心太多了。我一直很赞同,从3岁开始就给孩子讲讲故事,背背诗。故事,能点燃孩子的兴趣。诗词,能培养孩子的语言韵律。这套书就配套了相应的朗读音频,随时随地给孩子“磨耳朵”。 声音资源加载中...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n6.com/view-119039-1.html 共2页: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