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手,明星全要站好
这部片开拍十多天时,导演谢晋给投资方看了一些傅军拍的剧照。其中有一张,表现硝烟场面的照片,直接令对方当场拍板:追加500万投资。其实,Sir要介绍的是影视圈背后的“一秒钟导演”:剧照师。王家卫有名言,“做戏即做细”。因为他懂得越是意难平的爱情故事,越发轫于端倪。多少你眼熟的“王家卫剧照”,其实是出自同一位剧照师之手。
△ 《2046》《花样年华》《春光乍泄》的剧照师为夏永康在一秒内吸引注意,无声传递出片子的背景、情绪和高潮信息。执行导演时时刻刻掐着时间,举着大喇叭在现场喊着:“剧照老师抓紧时间,赶快拍!”潜台词就是,摄像机开机前这三遍走戏结束后,剧照师没法再拍到相同的画面。作为片场唯一可以拍照的人,孔德胜可能闪现在任何一位工作人员的身边。片场所有人都在听安排就位,只有剧照拍摄的内容,不会出现在剧本和通告单上。每一场戏都不一样,每一秒钟都可以开启创作的另一片天地。“剧照不是单纯的画面截图。那些观众看不到的视角,才是镜头抓取的地方。”剧照师关心的不仅是这场戏演什么,还有摄像机的机位、演员往哪儿走,灯光往哪打。拍大全景时,抓中近景画面;拍中近景时,抓特写镜头。孔德胜观察发现,烟雾飘到光源下时,瞬间加强了场景中阴郁的特质。在剧组摸爬滚打11年,孔德胜摸出了一套和导演、演员打交道的“破冰心得”:因为“有时演员发现镜头后很愿意表现自己,有时又觉得影响自己入戏”,剧照师得把握好安全距离。如果演员能认可,后面自然能拉近距离,容易开展工作。
那时制作方还不太重视剧照,剧照师业内没有统一的工作标准。很多剧照师基本一天就在现场待几个小时,也不负责修片。但孔德胜就跟着大部队从早到晚出工,尝试拍一些那时不太流行的幕后工作照、环境照,晚上收工后,再统一调色修片。没想到,在那之后导演就把每天看剧照当成了快乐的事。在短内容如此泛滥的时代,很多人每天只看15秒的视频、140字以下的文字,信息摄取能力极速退化。而剧照师每次接到不同类型的片,必须紧跟市场,主动更新自己的大脑“配置”。为了一张照片等上三五个小时、甚至三五天,也是家常便饭。因为一张好的剧照,是电影的名片,更是剧照师的名片。孔德胜被周一围邀请担任私人剧照师,包揽对方几乎所有的活动摄影和影视剧照。孔德胜又收到文牧野导演的邀请,为2022年贺岁片《奇迹》拍摄剧照。在一次杂志拍摄中,孔德胜结识了筷子兄弟(肖央、王太利)。后来,肖央导演的第二部短片《赢家》,为孔德胜敲开了剧照师职业的大门。随着微博、微信的崛起,电影营销的阵地进一步扩大,剧照、海报、预告片等宣传物料越发被重视起来。2019年,1037部,全国票房翻了几番,640多亿。剧照、拍摄花絮、海报等“软件”,早已成为影视剧宣传的必要武器,也是电影票房背后看不见硝烟的战场。2020年要想进票房前十,平均一部影片需要36.5张海报。
除了极少数用到手绘,这些海报都离不开剧照师的拍摄。十个人中有八个,都是先被这张海报吸引,入坑后又沉迷解读上面的角色关系。大结局前两天,片方公布了20多张剧照,让影迷们在“隐秘的美学”中无处可逃。如果说,十年前是中国影视物料行业元年,孔德胜幸运地踩中了剧照师行业发展的风口。大制作如电视剧,一般会按照集数结算,每集5-8千。拍摄耗时长的院线电影,一般按天结算,平均每个月能有三五万。到更资深的剧照师,每月10万的都有。
另外,剧照师属于剧组标配,大的项目最多需要3-4位。更有岩井俊二等关注创作的导演,会专门留出时间,允许剧照师引导演员,拍出跟剧本不一样的画面。如果工作是个需要持续进行40年的游戏,能让你不断接受挑战、成长、升级打怪,那就是你的“黄金职业”。Sir心里也打了个问号:职业再黄金,都抵不过行业寒冬啊。下至18岁,上至60岁,都可以吃这碗饭,因此这首先是个不存在年龄限制的行业。因为经过长期的剧组训练,剧照师对于光影的敏感度远胜于他人。不想拍剧照了,转行拍活动、拍婚礼写真,完全是降维打击。
继续在影视圈里打转的,做纪录片导演,或是做海报摄影师,收入会更高;甚至熟悉剧组工作流程后,还有转做摄像师和美术指导的。
看到这,肯定有人问:都说缺剧照师,怎么还有这么多换汤不换药的剧照、海报?Sir随手打开豆瓣,选个最新上映的“爱情剧”,差点以为在玩连连看。做好剧照师,你得跟得上时代,得为片子做些心机设计。孔德胜特意选用了一台没有彩色功能的相机,和35mm-F1.4镜头组合进行拍摄。这就意味着,他既要不影响剧组拍摄,又要想办法找到很近的机位,才能拍出有质感的黑白剧照。孔德胜又特意找到那个年代的机械胶片机,只为还原1937年的陕甘宁边区样貌。长镜头在拍摄时需要超强的现场调度,一不小心就会穿帮。比如有一场戏用了运动长镜头,剧照师和录音、灯光都紧跟在摄影机的后面。但剧照公开后,你会看到很多倾斜感的构图,反而更有张力。你得熟悉60后到00后的社交方式,和剧组成员打好交道;还得知道监视器、灯光、收音等各种片场“潜规则”,才能见缝插针地拍照;最关键的,是有耐心,去等待、预判、捕捉“一秒钟”的高光画面。剧照师,就是梦境记录者,悄然摄取电影的“细枝末节”。从90年代西影厂设立“剧照拍摄”一职,到今天的大小剧组。剧组的种种“潜规则”,都需要师傅手把手带你,你才会知道如何应对片场突发情况、融入剧组。还有人说,我又不是影视从业者啊,干嘛要了解这个职业。Sir邀请孔德胜来做直播,是因为现在95后、00后的年轻朋友,露营、蹦迪、音乐节之类的花活不少……却总是困在既忙又茫的怪圈里。说不定他给你说的,是各种片场八卦、大明星不为人知的小癖好……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n6.com/view-1211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