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访谈|全国政协委员刘佳义:人民政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2)
2021年5月24日,全国政协在北京召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专题协商会。本次专题协商会采取联动协商形式,100余位全国、省、市、县级政协委员在全国政协机关主会场和贵州、云南分会场参会,28位委员、专家和基层代表在会议现场或通过视频连线方式发言,近140位委员通过移动履职平台发表意见。 全国政协供图 齐波/摄
求是网:请您谈谈,人民政协是如何通过协商民主建设来保障协商履职有效有序开展的?
刘佳义: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从工作力量看,全国政协委员有2100多名,全国各级政协委员有60多万名;人民政协设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各级政协组织有全体会议、常委会会议、主席会议等和专门委员会、政协机关等工作机构,保障协商履职有效有序开展。从制度安排看,集协商、监督、参与、合作于一体,把协商民主贯穿履行职能全过程,围绕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情况开展民主监督,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助推实现协商民主同选举民主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独特设计。从工作机制看,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人民政协成立以来长期努力的基础上,全国政协形成了以全体会议为龙头,以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和专题协商会为重点,以双周协商座谈会、对口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网络议政、界别协商、情况通报交流等为常态的协商议政格局,搭建了各具特色的协商平台,建立了制度、细化了流程,以更好发挥政协委员专业背景和特长,贡献真知灼见。
当前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奋进新时代,人民政协更要充分发挥界别众多、联系面宽、代表性强的优势作用,通过发扬民主、广泛协商,做好宣传政策、解疑释惑、传播共识、增进团结工作,努力使人民政协成为坚持和加强党对各项工作领导的重要阵地,用党的创新理论团结教育引导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的重要平台,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化解矛盾、凝聚共识的重要渠道。
(采写:陈亦琳 审核:李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