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书本 感受书香

【毕业设计】在母校做的最后一个梦——央美研究生 2022年3月作品番号

2017-07-13 23:24:19栏目:名人
TAG:

【毕业设计】在母校做的最后一个梦——央美研究生番号更新时间:2022年3月;


盛夏即临,毕业的话题刷满了各色各样的社交工具。在美院和艺设学院里,最不缺的就是创意。容纳艺术与想象力的校园乐土,永远都会给世人惊喜,尤其是在毕业季的作品展上。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是此次央美2017届研究生毕业设计展的展出场地。




展区共有4层,徜徉在每个空间内,都能感受到别样的风情。馆内建筑以灰白色调为主,出入口大面积使用了玻璃幕,方便了阳光照进面积广阔的展厅内。没有立柱的展厅使得观众在参观时视线更加自由,不受遮挡。


此次毕业展分为造型、设计和建筑三个展区,共展出1200余件毕业作品,作品涵盖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壁画、实验艺术、设计、摄影、建筑设计及影像等专业。前来参观的人群里,有耄耋之年的老者,也有学龄前的儿童,更多的则是中青年。


在一楼空旷的公共空间里,陈列着数量众多的作品,多为雕塑系学生的成果。与以往相比,这些作品的现代性和综合性更加强烈,雕塑作品已从形、神似的基准线上渐渐增添了许多后现代意义。毕业生们更多地使用夸张的造型或线条,也有变形的几何图案,这些司空见惯的元素稍加变更,仿佛就能带来神奇的效果。但无论如何变更,唯有意会而无法言明,这大约就是艺术的精妙之处吧。


油画系、版画系和中国画学院的作品都被摆放在二楼,这里没有日光的渗透,所有的作品都有专门的灯光设计。这里聚集了众多的参观者,或许明艳的色彩和形象的描绘,对于普通人而言更易于理解。油画系的毕设作品有的描摹了故宫门前的外国友人,有的重现了市井生活,有的则是以强烈冲突的色彩表现自然风光。当代画家更喜欢在作品中直白且强烈地表达个性,意象的选取变得普通,也变得丰富。在所有的绘画作品里,唯有中国画仍然保留着那一份传统的含蓄。许多小朋友驻足观看并津津乐道;许多年轻人纷纷拿起手机拍照,甚至与作品合影。可见,绘画艺术相较于雕塑设计作品,更能直观地唤起人心底的共鸣。


雕塑系和壁画系的重头戏在展厅三楼,与楼下不同的是,三楼有巨幅玻璃幕可使日光无碍地穿透。几乎所有的雕塑作品都暴露在日光之下,没有特别的灯光设计。甫一上楼,出现在眼前的便是名为《涅槃寂静》的作品,以木与木屑打造出枯荷之景,置于不锈钢制的“池塘”平面上,紧紧地抓住了观众的眼球。“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绮丽幽伤的诗句从这座雕塑作品中翩然浮现,艺术总是相通的。另一个直击人心的作品,名为《相向》。婴儿车与轮椅车轮相接,车轮不停地转着,悬挂在半空,装置与动画相结合的作品,瞬间将人的记忆拉回到童年,那些用手牢牢牵着爸妈的日子。车轮一起转动,也是父母的衰老与我们的成长,生命就是这样一次次轮回,周而复始,没有尽头。艺术品的价值在于意义,当这些作品深入到我们心底的时候,它的主人就是毫无疑问的艺术家。


三楼到四楼展厅的通路是一道斜坡,在那里有一个显眼的路牌“葛宇路”。这既是一条路的名字,也是这个作品的名字,更是作者自己的名字。这是作者为百子湾一条无名小路命的名,利用自己名字中“路”字巧合,将路从姓名符号的概念转化成了实体空间中的道路。从2012年起,他通过私设各种标识,在这条路上强化了该名称,直到2015年,“葛宇路”已被众多网络地图认定为这条路的正式名称。作者用多年的时间,使虚拟空间与真实世界形成了稳定的联系,这大概是最好的一种实验艺术。毕业生们的选题和选材的空间更大,综合性也更强,展厅内有数量众多的综合材料、综合技术设计的作品,这无疑反映出当代学生对作品的驾驭能力和更加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展厅外的负一层空地上也陈列了部分占地面积较大的设计作品,它们比馆内的作品更先见到观众,也得到更多阳光的亲吻。就像美院的学生一样,利用所有的光照与营养,顽强向上,野蛮生长。


盛夏即临,毕业的话题刷满了各色各样的社交工具。在美院和艺设学院里,最不缺的就是创意。容纳艺术与想象力的校园乐土,永远都会给世人惊喜,尤其是在毕业季的作品展上。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是此次央美2017届研究生毕业设计展的展出场地。




部分毕设作品介绍:

《鸟1》、《鸟2》、《鸟3》

作者:李永康  研究生院

作品材料:铸铜


你是否在童年仰起头看它们拍打着翅膀自由翱翔,你是否曾羡慕它们无忧无虑随来随往?可你不一定看到过它们在夕阳西下后归巢的倦怠,那是将长喙埋在柔顺的羽毛内,梳理着生活一重又一重的艰辛。

《驻》系列

作者:王明泽  造型学院雕塑系

作品材料:樟木


这系列作品告诉了我们停止的意义。无论你是在前进的道路上疾奔,还是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游荡,不妨停下来,听听自己的心,它在不安地张望着什么呢?

《如梦令》

作者:孙童  中国画学院

作品材料:工笔重彩


世事不过一场梦。当中国仕女与西方女性穿梭在彼此的生活里,当她们将生活的悠闲用同样的表情展现,那就是融贯于一的人间烟火气。那些在名画里着齐胸襦裙的中国仕女,或是起舞,或是扑蝶,发髻丝毫不曾凌乱,这是她们在长规圆矩里能放肆的极限。

《傅雷》

作者:李展 研究生院

作品材料:石膏


一位与流俗气氛格格不入的学者,一位在文学、绘画与音乐领域都颇有建树的大家。他的五官尽是棱角,眼神洞穿世事,宁折不弯的个性注定了不能在疯狂的年代苟活。你有没有读过他的家书?那里面,是不是也充满了香樟木的味道?

《涠洲鱼之红与黑》

作者:曲丹儿  研究生院

作品材料:布面油画


这是作者“涠洲鱼”系列布面油画的其中一幅。作者说:我在用绘画与鱼对话。与鱼的对话,是与他者的对话,是与世界的对话,也是存在于他者中自我的对话。我与鱼都不完整又互相完整,我与鱼共同存在却同时存在。此时的鱼不再是静止的思维容器;它们变成了一种超越绘画的语言,后现代的狂欢。

《守株待兔者的纪念碑》

作者:杨辰杰  造型学院雕塑系

作品材料:不锈钢


从小我们就知道这个人,却没想到这么多年他仍在原地。他在我们的童年里是个笑话,却成了很多人成年后的缩影。茫茫人海,谁不曾灯火立黄昏,等那仅来过一次的兔子,或是人。

《我们共同的朋友》

作者:王伟 造型学院雕塑系

作品材料:纸浆水墨


我们面对陌生或者熟悉的人,面对好人或坏人,都会有各自不同的态度。但是无论人的好坏,在快濒临死亡的那一刻,我们都会对其产生怜悯之心,这不是针对某个人,而是对生命的态度。作品通过具有文本性的纸作为材料,以水墨渲染突出不确定和不可控性,塑造在我们生命中交织的人。

《充满想念的疏离》

作者:莫磊  造型学院雕塑系

作品材料:玻璃钢石膏


他们是家人,可都双目紧闭;他们贴得很近,却无法感受到彼此的温度。纵然扪心叩问,也没有人知道如何在心与心之间穿行。你想起你的父母了吗?你有多久没有回家看看了?你愿意把手扣着的那扇门打开吗?

《无常I》

作者:陈玮祺  造型学院雕塑系

作品材料:综合材料


人在碎片中颓靡,也有植物在碎片中坚守。你也曾像那人一般跪地痛哭,你也曾像那多肉植物一般顽强再生。以无常观有常,无常之中见真常。碎了瓷片,还有泥土,散了泥土,还有根系。生命就是这样无常,我一点点拼凑着存活的力量,只想在有阳光的地方,奋力绽放。

《寻声向内》

作者:陈琳  造型学院版画系

作品材料:木板丙烯综合材料


我试图突破对于几何抽象的认知,突破仅限于平面画布的描绘,拓展视觉形式的层次感,除了形式与视觉审美意外,更能够传达精神与象征性,传达作为艺术创作者个人的独特与认知。

《相向》

作者:申保华  实验艺术学院

作品材料:装置动画


作者说,曾经,父亲推着婴儿车中的我,走向人生的旅程;曾经,我也推着轮椅上的他,缓缓前行。车轮依然在旋转,闪动在我的记忆、我的时光、我的生命中。车轮的转动永不停歇,毕竟那是生命更迭的迹象。轮回相向,生命之长。

《虚云法师》

作者:袁喆  造型学院雕塑系

作品材料:香樟木


僧人的打坐永远是最闲适也是最忙碌的姿态。闲适为放下世间万物,忙碌为普度芸芸众生。虚云禅师一生一衲、一杖、一笠、一钟行遍天下,由自度而度人。心如明镜,歇即菩提。




《隐匿之形1、2、3》

作者:刘磊  造型学院版画系

作品材料:纸浆


人的认知过程是从表象开始的,从表象到真相的距离有多远呢?也许本没有真相,但是我深信:表象背后不再是表象。我用传统抄纸的方式不断地重复和重叠,所形成的多层次、厚重的、立体样式正是我对人的认知行为的反思。


《宇宙并无情节可言之2、3》

作者:李启龙  造型学院版画系

作品材料:报纸


客观来说,自然界中并没有“故事”,原子核基本粒子随机链接,凝聚成基于概率的模式,任何一效应都是百万种偶发缘由之果。我们讨论的过去,不过是接踵而至的一连串事件。我们却发明了历史这门学科,仿佛一部真伪难辨的故事大全,意在从世界序列中发现意义。可是,宇宙并无情节可言。

《葛宇路》

作者:葛宇路  实验艺术学院

作品材料:综合媒介


一条路、一个人、一个名字。当现实生活成全了我的印记,当我能以别的姿态留在这个世界的一个角落,那样,也很好。葛宇路,我用我的名字命名的一条路,这么多年,它终于被承认,就像我的努力,终于被肯定。这是我最好的实验艺术,也是我最好的作品。


《不知如何降下》

作者:贾政  造型学院油画系

作品材料:综合材料


盘踞在空中的,是一架又一架飞机,黑十字与黑五星混在一起;铺满在地上的,也是一架又一架纸飞机,残破不堪,一击即落。如何降落,是敌是我?作者放了很多纸在一侧,让我们折成纸飞机来阻拦它们的降落。战时的天空,不是蓝色,是血色。


《涅槃寂静》

作者:崔爱兰  造型学院雕塑系 

作品材料:木、木屑、不锈钢


枯荷听雨即成泥,秋阴散尽无飞霜。毕竟寂静,究竟清凉。若去,便去。作者说,腐木生荷叶,荷叶生莲,莲生水,水灰飞烟灭,了尽生死。


《√2于空间》

作者:王成普  造型学院雕塑系

作品材料:不锈钢、木


在等腰直角三角形中三边比例为1:1:√2。一个边长为单位1的正方形中,对角线即为√2。如果在对角线不变的情况下将二维转向三维空间,那么随着二维空间面积的不断压缩而成了不断变化、上升的三维空间……一个无限外延的概念空间,一个你曾经在数学课上幻想过的美妙翻转。


   



责任编辑:陈思



文章节选自2017年7月《大学生》杂志,更多精彩敬请关注纸质杂志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n6.com/view-203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