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2,岛国动漫能有今天,全靠这部中国动画片丨毒药头条(2)
那个庙很破旧,已经没有香火,但里面有许多壁画、雕塑非常棒。我们收集佛像、壁画的素材,了解古代建筑、绘画、雕塑各方面的艺术。
比如说,片中的山石草木借鉴自中国山水画,比如玉帝捻须和拈起葡萄的手指动作,来源于明清版画上的人物。
再比如说,片中的配乐,用的是传统戏曲中的锣鼓。举个栗子,就在孙悟空在蟠桃园当保安时,七仙女前去采摘蟠桃。为了表现她们曼妙的形象,配乐采用了昆曲加以烘托。
对于《大闹天宫》,似乎再多赞美都不过分。它是亚洲第一部国内长片。日本的动漫之父手冢治虫(《大闹天宫》导演万籁鸣的忠实粉丝,正因万籁鸣的作品才正式走向动画之路)也曾经获益不少。
《中华读书报》也曾指明《大闹天宫》对于宫崎骏也有很重要的影响。
影片在国际上也屡获大奖。
它可谓叫好也叫座,它在五十年后的2012年登上国内院线,依旧能斩获5000多万票房。
这样的艺术尝试无疑是成功的,创作的过程却是无比艰辛的。
在影片创作的五六十年代,当时没有电脑制作,靠的只是手中的一只画笔。这么说吧,影片分为上下集共100余分钟,10分钟的动画需要画7000到10000张原画。绝对是浩繁的大工程,单单为了绘制图画,创作团队就用了近两年时间。
没有人能够否认,《大闹天宫》创造了深入人心的孙悟空形象:鹅黄上衣,虎皮短裙,大红裤子,足穿黑靴,还有一张桃形脸。
被很多人认为不可逾越的六小龄童版孙悟空,典型的桃形脸,也是借鉴《大闹天宫》。
这种艺术形象太深入人心了,大家都不能接受原著《西游记》的孙悟空形象了 ,在第三十六回中这样形容孙悟空:
七高八低孤拐脸、两只黄眼睛,一个磕额头;獠牙往外生,就像属螃蟹的,肉在里面、骨在外面。
黄渤版孙悟空恰恰最贴近原著,很多人却表示不能接受。
在这张剧照的豆瓣评论区,它被喷得狗血淋头。
毒药君并不是说,影视作品一定要遵循原著,而是想要说《大闹天宫》影响力巨大,大家习惯了桃形脸孙悟空。
那么问题来了,创造这么经典的艺术形象,中国动画如此辉煌过,今天为什么不能复制?
很简单,缺钱缺人才。
创作《大闹天宫》时,中国动画是国家包购包销,一定意义上定下要做一部动画,就是不惜成本一定要做出来。当时的动画人是把动画当成一项神圣的事业来看待的,几乎不考虑商业因素。
就是在这种创作环境下,中国出现了《小蝌蚪找妈妈》、《山水情》等这样的艺术精品。
然而,就在90年代,上海美影厂迎来体制改革。原本受政府拨款,国家定价收购的特殊待遇被取消。
对此,宫崎骏也曾遗憾地表示,一旦计件付酬,中国从此就拍不出“中国学派”的动画了。
这样的担忧不无道理,和几十年前相比,中国的动画并没有更好。
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