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最牛逼的科幻片,每一帧都能把人看傻丨毒药推荐
老实说,这几年被特效片轰得有点儿麻木,连以前最喜欢的科幻片也不怎么碰了。
科幻片对我来说,点子比形式重要。去年有部另类的科幻片在国内上映,看后很喜欢,在国内刷了4遍。
嗯,说的就是《降临》。
讲真,很久没看过类似《降临》这么有人文厚度的作品了,影片表面说的是外星文明和人类文明的对撞,实则讲述的是一种不可避免的命运。这种文本,赋予了电影一种独特的气质,加上片中灵性的配乐,整体观感极佳。
其后的《银翼杀手2049》我也挺喜欢的,对生命是否应该平等以待的命题探讨,结合K的遭遇,让我看到了人性自私和无私的矛盾。
再然后,很难再说出令人惊喜的同类电影了。
直到今年,一部号称不亚于《降临》的作品进入我的视线,看完后感觉虽然离《降临》还差了点儿意思,但里面的创意,妥妥儿能进入年度科幻十佳。
《湮灭》
Annihilation
▲《湮灭》据杰夫·范德米尔2014年“星云奖”获奖同名科幻小说改编,当年该小说击败《三体》夺得大奖
国外对这部电影的评价一直挺高的。
但不知道豆瓣啥情况,之前还好好的,慢慢分就掉了下来。
细节帝表示对里边儿漏洞百出的设定不能忍。
当然,也有人认为它直追《降临》。
然后《降临》的粉儿不乐意了。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的优点还是多过其缺点的。而且其中留下的一些线索还需要观众暗自揣摩一番。
高级的电影不正应该这样么?什么都讲明白还有啥意思。
哦对了,忘记提醒那些喷这部电影渣的同学,《湮灭》的导演和《机械姬》的导演是同一个人哦。
▲导演亚历克斯·加兰
而且仔细翻阅加兰的履历,你会发现《别让我走》的编剧也是他和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石黑一雄合作完成(后者是该片同名原著作者)。
影片《湮灭》以一个家庭作为切口,故事主角莉娜,一位大学生物学科的老师,在正式成为老师前实际上是位女兵。
她的丈夫凯恩,一年前因为执行某项秘密任务时神秘失踪,从此杳无音信。
但有一天,丈夫忽然又回来了。
不过在交流时,莉娜注意到丈夫明显的异样——他变得冷漠且陌生。
此外,莉娜还注意到丈夫的身体似乎也出了毛病。
在带凯恩去急诊的路上时,他们被特种部队给截走了。
接下来,夫妻二人被带到一个人烟罕至的实验室。
在实验室里,凯恩尽管接受了治疗,但生命垂危。
与此同时,在实验室工作的心理学家文崔斯博士告诉莉娜,她丈夫是唯一一个逃出X区域的人。此前曾有数支探险队进入该领域,但无一人活着回来。
文崔斯博士所说的X区域,实际上是外星体撞击地球后形成的一个污染区。在这个污染区内,信号无法被接受,而且它正在逐渐吞噬周边区域。
也就是说,它正在变大。
如果任由X区域向外扩展,迎接人类的必定是一场灾难。为了搞清楚撞击中心点发生了什么,以文崔斯博士为首的4人娘子军,决定带莉娜一同前往区域内查看究竟。
关于X区域的设定,很难不把它和《潜行者》中的“区”联系在一块儿。
只不过在《潜行者》的基础上,《湮灭》赋予了这片禁区一些更有想象力的视觉设定,而不仅仅依赖抽象的氛围铺垫。
据探险队中的成员介绍,X区域是一个有着高折射率的特殊区域。在这片区域中,任何事物的属性都会随着时间推移被糅合在一起。
这么讲可能你们没概念,举个例子,进入X区域的时候,作为生物学专家的莉娜注意到,在同一株植物的分支结构上,长出了很多不同种类的花。
很显然,这是违反生物学常识的。
除了植物变异,生活在该片区域的生物也出现变种迹象。
那些外形看起来和认知中一样的物种,实际上在这块区域内已经不适用了,因为它们的内部结构正在发生突变。
随着调查的深入,莉娜一行人还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此前失踪的丈夫凯恩,正是上一支消失的探险队。
原来,丈夫一直对莉娜保密的军事任务,和她此行的目的是一致的——找出区域形成的起因。
更可怕的是,随着掌握的材料越来越多,莉娜她们发现一个恐怖的现象:变异在X区域内无处不在。
那位被凯恩一行人剖腹的军士,因为X区域内的独特属性,在死后再次变异,演变为菌类植物。
可能胆子小的觉得挺吓人的,不过我第一次看到还觉得蛮漂亮,说它是年度最美死亡画面我想不过分吧?
当然,除了这些相对小重口的变异,还有一些变异则非常漂亮了。
来,洗洗眼。
活人也会变成植物喔~
总之,《湮灭》中我认为最出色的部分,就来自影片中对于X区域的环境刻画了,这些场景中的每一帧画面都挺美的。
实事求是地说,关于探险过程中的整个氛围刻画和叙事情景描写,电影都做得很不错,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在于后面对故事虎头蛇尾的交代。
按照剧情设置,在小队成员因为各种变异猛兽袭击丧生后,最终来到事故中心的人只剩下莉娜和文崔斯了。
在这里,莉娜发现了一个惊天秘密,但这个秘密的细节打造,和前面相对严谨的情节比起来粗糙不少。
怎么个粗糙?自己去看就对了。我能说的是,拥有这么高科技的外星文明被这么随意的毁灭,加兰这次的功课,明显做得还不够。
也因此,《湮灭》注定无法和《降临》相提并论。
尽管二者的大致结构都是走软科幻的路子,但在《降临》中,你能够从始至终看到每个环节的行为动机,无论是人类方面还是外星人方面,每个层面的前因后果都被清楚交代得清楚明白,并最终形成环状叙事。
反观《湮灭》,它的起因是“人类前往调查X区域”,然而直到影片结束,观众也没能理解外星人构建这个区域的动机所在,更不用说那毫无说服力的团灭了。
在内容深度上,《湮灭》更强调一种自我意识的叩问,而《降临》则倾向的是对命运和自由意志之间的讨论。两部作品本质上都是用科幻的形式在讲一些形而上学的东西。它们无法被证实真实与否,却又在人类数千年的文明中反复被人提及。
而这类“虚无”的命题,也是近几年此类软科幻作品惯用的套路,最终其引起的思想层面的自省,往往比对特效的投入更加引人关注。但因为剧本原因,《湮灭》在这方面讲得相对含糊,让习惯了快节奏和直给的观众拎不清重点。
比如,有些人无法理解莉娜出轨和整部影片主旨的关联。从大的层面来看,这场戏恰巧回应了《湮灭》最终回归的母题——身份认知。
通过X区域的折射后,进入到区域中的人的意识和记忆,实际上也潜移默化中被复制人类外形的外星人给吸收了。那么,当一个拥有和逝者同样记忆的人出现在你眼前时,你还能把TA和前者无差别对待吗?想想丈夫回归后对妻子的态度,后背冷吗?
不过,这只是一种可能。有关这个部分的探讨,影片实际上给出的是一个模棱两可的结局。莉娜深知自己的出轨已经伤害了丈夫,但她仍旧选择和丈夫的复制体进行和解。问题在于,他们真的能和解吗?和解的条件成立吗?
这,才是影片尝试引导你去思考的重点,出轨的戏不过为这个方向的思考提供了一个契机。对于普通观众而言,它们看起来更像是导演有意设置的陷阱,但这些陷阱,其实都在帮助完善影片的主题。
还是我之前说的,抛开哲学层面的一些或许还不够成熟的思考,这部作品在画面的表现力上还是相当惊艳的。相较同类幼齿到令人发指的故事,这部电影至少探讨了更深刻的东西,在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的当下,这种剑走偏锋的态度值得褒奖。
据说,这部片子在内地过审了,该怎么做,就不用我来提醒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