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6,国内最顶级综艺,没人看是这个时代的堕落丨毒药头条(2)
我们可以花一两个小时看直播,忙里偷闲刷朋友圈,在各种群里打科插诨,在各种肥皂剧苦情戏中寻死觅活。却很少抽出时间在一个夜晚,打开一本经典小说,去马孔多瞻仰那个巨大透明的冰块,去福克纳笔下的约克纳帕塔法县神游,在米格尔大街布莱克沃兹沃斯家欣赏那棵美丽的芒果树……
▲肯定有毒粉问妹子手里面是什么书,告诉你,《纽约圣徒》(The Saint in New York)
读书,似乎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
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人人均阅读不到8本。
看到这里,可能有毒粉要问了,为什么一定要读书?
请允许毒药君用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陈平原的话回答。
如果你半夜醒来发现自己已经好长时间没读书,而且没有任何负罪感的时候,你就必须知道,你已经堕落了。不是说书本本身特了不起,而是读书这个行为意味着你没有完全认同于这个现世和现实,你还有追求,还在奋斗,你还有不满,你还在寻找另一种可能性,另一种生活方式。
《出走季》中,道长依旧行走在热闹的街头。言说什么地方的故事,就出去那个地方。
在节目中,道长讲《文学改良刍议》,去了北大;说《狂人日记》,去了鲁迅住过的绍兴会馆旧址,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他去了地坛;谈《丝绸之路新史》,他去了敦煌.......
是不是感觉很有文化又有些枯燥的样子?
不用担心,道长在讲解过程中,总会不失时机地与你互动,做人生导师提醒你。比如在胡适篇他提醒大家:历(du)来(shu)才(ren)子(wei)多(bi)流(ke)氓(kao)。
听到这句话,你有没有想到最近逝世吐槽胡因梦大半辈子的李敖?
从历史事件中对照当下,是道长的聪明机智。
比如他在讲《文学改良刍议》,诉说胡适用一篇文章改变中国。
就在结尾处,道长的话更是掷地有声,要把毒药君的脏话给震出来了,真TMD动人啊。
▲这篇文章指的是《文学改良刍议》
事实上,作为海归,胡适回国时就是在26岁。回国时,他引用伊拉斯摩从意大利返回祖国荷兰时的话:“我们回来了,一切都会不同了。”
一百年后的今天,中国的留学生更多了,可是像胡适这种发出类似明朗声音的海归,似乎不见了。
在那个“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年代,改变中国的不仅仅有胡适这样的90后,也有鲁迅这样的80后。
没错,那个已经快要进入不惑之年的鲁迅,一个仕途黯淡的公务员,终于忍不住创作的冲动,就在一百年前的春天,也就是1918年4月,他写下了中国现代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这几乎是每个中国人都在听说过的小说,然而却未必每个人都能读懂的书。
梁文道认为,大众对于鲁迅似乎有误解。
鲁迅不仅仅是金刚怒目的批判者,也在充满怜悯的同情者。对此,道长找出鲁迅的文章加以佐证。
他说,鲁迅不仅仅批评别人,也在无情地解剖自己,然后balabala……
有理有据,娓娓而谈,道长就是要给观众还原成一个丰富立体有血有肉的鲁迅。
当然,用一期四十分钟讲鲁迅远远不够。
和每期节目一样,节目的最后还会附上延伸阅读书单。这更加显示节目中让大众走向经典,反对碎片化阅读的诚心。
毒药君相信,会心的人看到后自然会默默马克下来。
当然啦,也有人看到每期节目都要有这么多延伸阅读的书目,会有人感觉平时工作那么忙,没时间看书。
对此,毒药君只想说,并非你没有时间读书,而是你没有把它当做你必须要做的事情。
比如现在,正在打开微信的你,在朋友圈和各种公号刷屏消耗时光,怎么就没有想到用来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