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息影,却拿完了其他演员一辈子都拿不到的奖丨毒药推荐(3)
电影中很多空镜头和长镜头的运用,将这种东方式的内敛表现得淋漓尽致。
人生谷底的落魄、面对孩子的自我清洁和救赎,这部电影平稳有序,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歇斯底里的反抗,声势浩大的铺陈和深沉煽情的泪点。
它仿佛只是平静地诉说着我们日常琐碎,焦虑又不太开心的生活。
但所有的挣扎、救赎、困惑和重生都在海面之下暗涌。
看上去无声无息、风平浪静,其实在不经意间完成了母爱的清洁和升华,并用平静内敛的感情传递着爱与勇敢。
影片的最后,艾米丽在旧金山的录音棚里唱了一首《down in the light》,音乐悦耳悠扬。
仿佛来自她的灵魂深处,充盈着激烈,又充盈着释然。
唱完之后,制作人表示非常满意,艾米莉没有特别欣喜和激动,她只是安静地取完饮料,慢慢坐下来,眼泪终于无声地流下来。
当她擦干泪水走出房间,极目远眺,生命中足够多的云翳,交织成了一个美丽的黄昏。
旧金山的风景很美,似乎向她许诺着一个崭新的美好的未来。
这部影片的另一个译名——《错过又如何》,也许能更好地诠释艾米丽的人生,她对孩子解释父亲的死因时,勇敢地承认,“那天晚上我是去买毒品了。”
她终于可以直面自己的失败和错误,而只有坦诚地与自己的人生和解,错过的美好、犯过的错才能帮助自己完成真正意义上的“清洁”吧。
张曼玉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来塑造这个角色,她逼自己每天呆在摇滚乐队四到五个小时,以至于演完后一直不能自拔。
在电影里,张曼玉留着凌乱的爆炸头,穿着夹克,抄着手,冷得瑟瑟发抖;她不停抽烟,骑着摩托车,素着一张苍白的脸。
在她大部分的电影中,观众们习惯了她或优雅、或甜美、或妩媚的样子,但这里,并没有这些。
这才是一个演员。
能够得当地把控每个角色的外在形象,也能准确地通过肢体和表情来展现情绪的悲戚感。
这个摇滚歌手的女友从愤怒乖张、自暴自弃到重归正常、坚强自立的过程,被张曼玉演绎地充满了丰沛的情感和生命力。
也正是如此,张曼玉在当年才凭借此片捧起了戛纳影后的桂冠。
当时戛纳电影节评委会主席昆汀·塔伦蒂诺对张曼玉的表演给出了完美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