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年度最高级,却泼了我一脸狗血丨毒药推荐
高晓松曾经在《晓说》里说过一段话:
几年前,我完全不看电视剧,包括陪伴很多人成长的《老友记》、《欲望都市》
他认为电视剧都是打发时间的,只有电影值得一看,因为电影才称得上是艺术。
但是,这几年他因为三部剧改变了主意——
《纸牌屋》《绝命毒师》和《广告狂人》。
特别是《广告狂人》。
节奏很慢却撑得住,充满了战后美国中年人的浓浓的哀伤,就像诗歌一样怀旧,看得他极为感动。
甚至,不吝啬地称之为美剧里程碑式的作品。
《广告狂人》有多神?
连续四年获艾美奖最佳剧集,历史排名第一。
《洛杉矶时报》甚至表示,该剧可谓是战无敌手,独孤求败。
当然,今天毒药君并不是想说《广告狂人》。
而是《广告狂人》的编剧,马修·韦纳。
从第一季到最后一季,马修·韦纳构架了整个《广告狂人》。
当然,他参与过的剧本项目还有很多,
比如《黑道家族》(美国编剧工会曾评选美国历史上剧本最好的101部剧集,这剧排第一)。
比如《辛普森一家》,热播29年的美国国民动画。
只要是他过手的作品,豆瓣上大多是过了9分。
这段时间,他带了自己的新剧《罗曼诺夫后裔》。
《罗曼诺夫后裔》
The Romanoffs
看看这海报,真是星光熠熠。
艾伦·艾克哈特、戴安·琳恩、克里斯蒂娜·亨德里克斯、寇瑞·斯托尔、米歇尔·菲佛······
不是电影咖,就是红极一时的美剧咖。
当然,最厉害的,这剧还请来了于佩尔。
两届戛纳影后,两届威尼斯影后,绝对撑场子。
于阿姨在这剧里面,,也是美如画呢。
说起《罗曼诺夫后裔》,我们就从罗曼诺夫说起。
罗曼诺夫是俄罗斯最后一个王朝,也是最强盛的王朝。
它统治时期和咱大清朝差不多,有300年的历史。
直到1917年,二月革命爆发,王朝覆灭。
第二年,末代皇帝尼古拉二世一家,在布尔什维克被秘密枪决。
此后,罗曼诺夫家族的后人,成为世界上最神秘的人。
他们散落在世界各个国家,没有一人再回到俄罗斯。
因此,世界上也有了一群喜欢自称是罗曼诺夫后人的人。
电视剧总共8集,每集是80分钟左右的独立小故事。
而故事的主角,都和罗曼诺夫家族有一定的关系。
就从第二个小故事开始吧。
一个美国中产阶级的夫妇,他们的婚姻生活进入了七年之痒的阶段。
丈夫,不再对妻子怀有爱情。
即使在接受婚姻咨询师的治疗,丈夫都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眼神不断往窗外瞄。
丈夫觉得妻子在生活中的任何方面,都替自己做选择,这样的生活很压抑。
咨询师问:那么你的选择是什么?你对什么感兴趣?赶紧对你妻子说说。
这一问,倒把丈夫问住了,他半响都没回过神。
突然间,他觉得自己真的没什么又对妻子说的。
咨询室里,出现一阵尴尬又长久的沉默。
为了修复两人的关系,妻子准备了一个豪华轮船度假游。
这次轮船游的主题,就是关于罗曼诺夫的。
为什么妻子要选择这样主题的轮船度假?
因为他的丈夫,就是罗曼诺夫的后人。
但是,妻子精心准备的度假,丈夫并不在意。
甚至在去度假的当天,他拒绝前往。
口头上,他说是因为陪审团的任务,耽误了行程。
实际上,他是看上了陪审团里的一位美艳女性。
他的小算盘是,等到妻子独自去旅行,自己就可以去勾搭对方了。
妻子果真独自去旅行了。
这一下,丈夫是有了大把时间。
一方面,他拖延陪审团决策流程,这样可以多和这位女士待一会儿。
另一方面,他开始主动出击。
这位女士对谋杀案有着非同一般的兴趣,他就主动提出一起去案发现场看看。
毫无意外地,两人发生了关系。
这位女士心里跟明镜似的,她是个有夫之妇,这段婚外情注定没有结局的,也就是一时之爽,当不了真。
但男主却不,他爱上了这位女士。
她和自己的老婆不一样,她喜欢新鲜刺激的东西,但是唯独不喜欢他。
而另一边,妻子的轮船之旅,也给她带来了冲击。
罗曼诺夫家族,有着高贵又悲惨的过往。
轮船上各种沙俄主题的歌剧,还有和丈夫相同背景的人,让妻子明白丈夫的悲剧来自血统。
生活变成这样,这不是他的错。
但是对于丈夫而言,这就是一桩婚外情事,和血统没什么关系。
妻子,想方设法地找借口,修复自己和丈夫的关系。
而丈夫,为了摆脱妻子,却亲手将妻子推下山坡。
真是一场狗血淋头的婚姻。
可能有人会问,这个故事除了男主是罗曼诺夫家族的人,整体和罗曼诺夫没啥关系。
没错,你答对了。
不仅是这一集没啥关系,全剧全8集,都是这样。
这剧主要说的是八个姓罗曼诺夫的人,在现代社会遇到的荒唐事儿。
乍一听,这剧很像美版《九号秘事》。
但是仔细看你会发现,这剧更像是伍迪艾伦执导的小电影。
它尖锐又不失幽默地指出,这些身份高贵的罗曼诺夫们的悲哀和丑陋。
种族歧视的老年贵族,也需要穆斯林女孩的关怀。
生活没有激情的中年贵族,需要的也只是一场婚外情事。
庸常的主角们,不停地召唤罗曼诺夫这个名字,就像是呼唤逝去的沙俄时代的最后一丝荣光。
其实,我们普通人也会做这样的事儿。
哪个人没有幻想过,自个儿祖上是达官贵人或者皇亲贵族?
连阿Q不都说过:老子祖上也曾阔过?
之前,毒药君看过一篇新闻。
说是长春有一位老人,叫做王毓斌。
他自称是末代皇帝溥仪和婉容的儿子。
他说自己三岁以前姓朱,父亲叫朱占林,表面上是伪满宪兵,实际上暗地里替溥仪办事。
当时在毛家店简单宣布了一下,就立了自己为太子,为的是把自己送到苏联去当人质。
后来朱占林赶来了,说斯大林认为孩子太小、换个人质,就这样,他没有去苏联。
而当时这个新闻一出,所有人都不屑一顾。
很多历史学家都指出,溥仪早期纵欲过度,根本没有生育能力。
而长春博物馆直接打脸——
博物馆每年都能收到一千件自称是溥仪儿子的人写的信。
幻想自家是皇亲国戚这件事儿,是全世界的迷思。
从罗曼诺夫,到爱新觉罗,人们不断地追寻这些过往的皇族名号,更多的是,他们想寻找庸常生活以外的东西。
原来,咱也是贵族。
原来,咱百年前也是发号施令的。
缺乏他人尊重,就爱幻想自己是皇亲国戚,缺钱就爱喊马云爸爸,这都是同一个道理。
但看《罗曼诺夫后裔》,却把这种人类的幻想狠狠摔在了地上。
贵族,也要面对一地鸡毛的生活。
论品行,有时候他们还不如普通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