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真:没有爱情的婚姻,还应该坚持吗?(3)
她在诗中把自己比作了鸳鸯,,把丈夫比作鸥鹭,鸳鸯和鸥鹭本来就不是同类,怎么能在一起生活?
三观不同,难以相融。
他丈夫之后有了一个晋升的机会,便带着小妾走马上任,她转身便收拾东西,就回了娘家。
彼时,两个人的婚姻只剩下一个空壳。
悦己,是一生的修行
朱淑真回到家后,睹旧物,思旧人。由于婚后生活不幸,对男人有了真真切切的比较,就更加怀念初恋的好。
那首《清平乐·夏日游湖》是这样写的:
娇痴不怕人猜,随群暂遣愁怀。
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妆台。
这首诗一改往日的苦闷,还有了些许的娇羞。
据说是那一日,她与初恋情人见了一面。
两个人都已经不是少年的模样了,却也依旧亲切如初,甜蜜的感觉未曾减退一分。
那种久违的与心上人一起游玩的满足和幸福,又重启心头,让她更加爱他深刻入骨,不能自拔。
两个人从此开启了定期见面的模式,这是她存活于这个世界,最后的温柔了。
每每念及,心情甚好,她也没有了往日的苦闷,只有数不尽的相思和期盼,没有过多的要求,只是希望能够与他这样长长久久,如是多年。
朱淑真和初恋约会的事情,传得满城风雨,最终被夫家知道了,夫家决定将她休掉,而娘家也为她的行为感到耻辱,她成了千夫所指的"罪妇"。
走投无路后,她只好去了尼姑庵。
此间她与心上人也断了联系,孤影伴青灯,心里只觉越来越冷。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她来到了尼姑庵旁的一个湖畔,望着黑暗的湖心许久后,纵身一跳,一代女词人就这样香消玉殒。
在那个封建时代,她不曾辜负心里的那一点微光,以这种极端的方式,将往事清零,爱恨随意。
朱淑真死后,她的词几乎都被父母焚烧,虽一生创作丰硕,留于世的文字也寥寥。
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
《减字木兰花·春怨》是朱淑真的代表作。
“独行独坐。独倡独酬还独卧”,开篇连续用了五个“独”字,独自行走,独自生活,独自饮酒,还独自休息,给人一种孤独遗世的感觉。
是啊,她太孤独了,那种无人疼爱,无人懂得,无人交流的心情,又有谁能够理解呢?
在现在的时代,不幸的婚姻可以结束。
而在她那个时代,离婚比登天还难,与丈夫分居已久的朱淑真的行为,被视为不守妇德,不被理解,被孤立,漠视和嘲笑。
初恋情人是她活在世间的最后一根稻草,一旦爱起来,真的会有一种敢和一切阻挠脱离关系,置全世界而不顾的决绝。
但她没有想到的是,这爱让她有了暂时的安慰,而世俗的目光,却将她推入了重度抑郁的沼泽。
著名文化史学者黄嫣梨女士说:
女儿家的娇痴,不是朱淑真的全部面目;女儿家的慧眼,及通过此慧眼却洞悉的世情冷暖、生活悲酸、社会不平、人生险诈等等的成熟心态,才是朱淑真的真面貌、真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