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实在太丧了。
11月25日,阿根廷足球巨星马拉多纳去世,永远留在了2020年的冬天。
无数球迷为他心碎。
这一年见证了太多的历史。
打开年起就是困难模式,新冠、山火、蝗灾一个个的来。
一整年的走向也不太平。
不一样的群体一样的难。
股市崩盘、高考延期、线上毕业、停职降薪……
虽然难过,大家还是捱到了这年的最后1个月。
新的一年不一定会好,但生活总要继续。
就像李诞说的,The Show Must Go On。
既然如此,不妨给自己一个继续下去的理由,找找生活里的光。
在一个跳蚤市场里,芬兰导演安蒂发现了两大箱8毫米胶片。这个人叫考文,在胶片被导演发现时已经去世,直系亲属也都不在了。于是导演拍摄了[冰山的阴影],通过他的远房表亲和影像拼凑出他的一生。考文出生于人类第一次到达南极的1911年,是洗衣工和司炉工的长子。他给当地报纸的个人栏目写信,讲自己的故事,,从来没有被回复过。战后,他来到玻璃厂工作,觉得那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于是他在42岁踏上远航的轮船,带着摄像机四处游荡,如有神启。他记录下波涛翻滚的大海、高楼林立的曼哈顿、炙热的金字塔等等。日落余晖,花鸟鱼虫,还有各地人们的笑脸,都常出现在他的镜头里。可是好景不长,家人一个个地离去,只剩下他孑然一身。所以他来到世界的尽头,记录下那里的冰川,那是他终极的向往。去世前6个月,他甚至研究起了黑洞、宇宙这样的命题。一个普通人追着光,度过了他雄心勃勃、无比丰厚的一生。02
早在远古时期,中国人就对地球最北端的世界产生了好奇。
《山海经》中有记载,“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暝为夜。”
看来当时人们已经对极昼和极夜现象有所了解。
而官方层面的北极考察,在一千多年前的宋代就开始了。
大文豪欧阳修在编撰《新五代史》时专门记录下这次事件。
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北极探险的书面记载。
元朝的疆域触及北冰洋。
忽必烈派人深入北极圈,设置了天文观测站。
这不就是现代意义上的“科学考察站”吗?
古代人对北极的探索并未止步。
明代一支女真族的探险队挺进了白令海域更北的地方。
他们看到了火山、浮冰和北极熊。
对北极熊的喜爱不绝于口,形容它是“俊美的白熊”。
并且在北纬78°55′的新奥尔松,建立了北极科考站黄河站。
为了追寻梦想中的极光,他成为北极科考队员,又一次踏上这片土地。而这一次,他要独自在中国北极黄河站度过120个极夜。还有一群人,从世界各地聚集到这个地球北端的残酷仙境生活。
他们住在黄河站往南的朗伊尔城中,是“地球最北的居民”。这里的土地有60%被冰川覆盖,北极熊的数量比人还要多。由于特殊的生态环境和有限的医疗条件,这里禁止出生与死亡。他们中有版画家、摄影师、探险家和雪橇犬饲养者,践守着顺其自然的生活哲学。朗伊尔城的居民将迎来一年中最盛大的“太阳节”,庆祝太阳的到来。国内首部北极纪录电影[光语者],深入中国北极科考腹地,以散文式的人文纪录方式,呈现北极幻妙极夜里的故事。12月1日(本周二),[光语者]在「现在电影APP」进行超前云点映。
探寻极夜中的人性光芒,一起见证这些“光语者”的故事。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n6.com/view-1058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