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防止以后看不到我们:
请务必点击上方蓝字【电影天堂】→右上角菜单【···】→设为星标★
当之无愧的奥斯卡影后,她主演的《泰坦尼克号》《暖暖内含光》《朗读者》无不是经典之作。年仅26岁的她,已经四度入围奥斯卡提名,堪称明日影后。虽说凯特以前演过不少尺度戏,但被坐到脸上还是头一次。在经历过一些伤心事后,玛丽封闭了内心,把所有精力都花在了化石上。夏洛特的丈夫罗德里克是一名地质学家,正在进行欧洲大陆的考古之旅。他之所以来莱姆镇,是希望可以跟着玛丽一起寻找化石,顺便学习一些化石知识。他在临走前,把患病的夏洛特留在镇上养病,并付钱请玛丽帮忙照顾。夏洛特因为高烧而陷入昏迷,玛丽在旁边衣不解带地照看,直到夏洛特康复。夏洛特病好后,玛丽不再睡椅子,两个人睡在了同一张床上。镇上的医生邀请玛丽去观看演奏会,玛丽希望对方能邀请夏洛特跟她一同前去。从演奏会上回来后,夏洛特看到了玛丽的日记,并握住了她的手。夏洛特专注地看着玛丽清理化石,玛丽温柔地讲述着化石的相关知识。一贯坚硬的玛丽露出了笑容,原本抑郁的夏洛特走出了阴霾。夏洛特和丈夫走进玛丽店里时,正在低头工作的玛丽抬头看了他们一眼,看到夏洛特的脚丫和笑容,玛丽的嘴角几不可见地微微咧开。自从夏洛特睡在了玛丽的房间,玛丽便不再点着蜡烛睡觉。玛丽帮夏洛特系紧身衣,夏洛特给玛丽抹香水,一种莫名的情愫流淌在她们中间。玛丽第一次露出笑容,这意味着她内心的一角已经打开。是两个受伤的人相互治愈,是两个孤独的人相互依偎,是两个被禁锢的人打破禁锢。不一定非要浪漫深刻才是爱情,不一定非要爱彼此的灵魂才是爱情,影妹认为主要原因在于玛丽和夏洛特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人。吃鸡蛋都是奢侈的人,挣扎在生活底层的人,敏感自卑的人。在伦敦有豪华大房子的人,丈夫是社会名流的人,十指不沾阳春水的人。如果玛丽没有在夏洛特最脆弱的时候照顾她,如果夏洛特对玛丽没有那么主动,夏洛特的生活环境让她可以不假思索地用自以为是的方式去爱一个人。比如不跟玛丽商量就安排好玛丽的未来,她深信这是最好的爱。可恰恰是这种一手安排刺痛了玛丽,让她的自卑和困窘无处遁形。结局处,夏洛特追到了博物馆,和玛丽隔着化石凝视着彼此。电影用了很多篇幅讲述了女性在当时社会中受到的禁锢和压抑。19世纪的欧洲,还是完全的父权社会,女性处于被压制的状态。彼时的科学界,完全由男性主导,女性没有丝毫话语权。即使玛丽在化石方面天赋异禀,即使玛丽发掘了多个极其重要的化石,即使连地质学家都会向她学习化石知识,她在科学界的地位依然不被认可,她连最基本的生活都无法保障。玛丽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经常要冒着生命危险采集化石,手指甲里全是洗不掉的泥。那些窃取玛丽劳动成果的人,却过着上流生活,享受着声名威望。写着“玛丽·安宁发现”的名片被人换下,男性捐赠者被写上了名片。玛丽走在大英博物馆中,被一墙男性科学家画像淹没,那上面本该有她的画像。她走到自己11岁发现的鱼龙化石前,看着自己发现的化石旁写着其他人的名字。夏洛特是上流社会的人,但是她在当时的社会就能得到尊重吗?夏洛特因为痛失爱子而抑郁,丈夫却后悔不该带她出门,声称希望以前那个开朗的妻子回来。哪怕夏洛特不喜欢碰水,哪怕夏洛特不想一个人,丈夫还是把她留在了莱姆镇做海浴。与其说罗德里克在用自以为是的方式去爱,不如说他对夏洛特并没有真正做到尊重和爱护。夏洛特就像是丈夫的附属品,就像是摆在精致匣子里的蝴蝶标本。她们就像在玻璃瓶里挣扎的蝴蝶,寻找着通向自由的出口。她们就像孤独的菊石,等待着懂得的人打开她们封闭的心。这种寻找和等待或许徒劳,但至少她们以自己的方式做出了反抗。/END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欢迎分享点赞在看三连,支持我们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n6.com/view-1069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