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海岛上的大石块进行切割后,一块一块垒起来,就像搭积木一样,方便又坚固。屋顶的瓦片,也直接用石块来压。
很多石厝都有一个天井,其实是为了空间上下对流,平潭岛的风特别大,但你可以敞开着大门,因为风进来后从天井就跑出去了,两边、后面的房间完全不受影响。天井上还有一道泄水口,晴朗时它会引入线条感的光;下雨时,帮助屋顶泄水,在中庭会形成一道水帘,很有意思。“光厅暗屋”也是福建古厝的一个特点,室内的开窗都比较小,比较有私密感、安全感。这些特点我们都在改建中做了保留,也很受现代人的喜爱。当都市里的建筑变得越来越庞大,人会时常有压迫感和渺小感。回到一间小小的、幽暗的屋子,反而能够觉察到自我的存在。L&C:我理解的“侘寂”不是一种风格,而是一种禅宗的观念:认为真正的美是不完美的、不完整的和无常的。换句话说,美就像生命一样易逝。我们的改造里或许有一些“侘寂”的审美元素,但初衷是为了留住石厝原来的味道,也依然崇尚传统的建造工艺,所以没有改变房子的结构。还延用了大量的老木头、原石块,保留瓦顶、花岗岩雕花,甚至门口的小狗洞——它们是福建特有的人居文化。之所以大家会有强烈的侘寂感,可能是因为石厝建筑的现状。我第一次看到这栋房子时,就有强烈的孤独感,它矗立在海边,像一个久经风霜的老人。留守老人村落的衰败又有一种凋零美,现在“伤感审美”也是一种流行。侘寂的说法来自日本,含有很多赏析的层次:缺陷、朴拙、幽玄、黯淡、哀美……福建古厝有一些类似的味道,但在实际改建中,不要刻意去突出,否则就成了一栋福建的日本审美房子,它是没有生命力的。
部分图片摄影/许晓东
- End -
建筑师杂志(ID:ARCHITECTERS)联系方式:广告投放:微信chenran58,
投稿:邮箱cr58@163.com
免责提示:部分文章系网络转载,仅供分享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文章及图片因转载众多,无法确认原作者与出处的,仅标明转载来源。如有问题,请加微信:chenran58,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谢谢!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n6.com/view-1079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