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纸尿裤、日用品,别再纠结这种无稽谣言了(2)
所以对于核辐射,你害怕是没用的,你不可能完全避免被辐射,正常的、标准内的核辐射也不会对人体造成可怕的伤害。你要做的是认真了解核辐射的来源、量级,明白如何避免被超标的核辐射伤害,而不是怕怕怕。害怕核辐射的心理压力会比正常的核辐射更对人体有害。
核辐射对物体的伤害,是来自高能粒子的撞击。但辐射不是浣熊镇的C病毒,是不会传染的!有个仇家拿枪打了你一枪,你也不会因此变形成勃朗宁或者马克沁机枪到处杀人。同样的,被辐射过的物体,也不会因此变得有辐射性。即便是在辐射区被辐射过的物体,只要本身不含有核辐射物质,都不会有辐射伤害的风险。
对于核辐射的伤害风险,不单指福岛,会来自两个方面,一种是直接被环境中的核物质辐射,另外一种是自己通过饮食摄入辐射物。后者的风险高很多,因此各个国家会根据自己的判断对不同范围的日本食品或者间接的食品(饲料)进行禁运。
如果我们看一下各个国家地区的禁运目录,你就会看到都没有涉及到日用品:从一些现在完全放开的欧洲国家,到部分禁运的美国,再到禁运最严格的我国,从辐射最严重的阶段到现在,禁令都没有提到过什么纸尿裤、湿纸巾、化妆品、奶瓶饭盒之类的。这当然不是全世界政府都失职,而是因为日用品不会造成用户的核辐射伤害。如果日用品中的核辐射能强到能伤害人体,这不是核污染,这是有人对你投毒了。
我们来梳理一下,,看看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的污染物现在都在哪里。当时泄露的核污染物主要有3种:碘-131、铯-134和铯-137。而核污染物不会一直存在,它放出辐射的同时,就会衰变成别的物质。辐射性越强的核物质,衰变的就越快,这个是用半衰期(衰变到1/2的时间)来衡量的。
碘-131辐射性最强,但半衰期只有8天,6年后的现在,核物质的数量大约会衰变成原先的10的83次方分之一,而我们的已知宇宙,大约有10的80次方个原子。假如有1000个跟我们一样大的宇宙,里面所有物质全是碘-131,经过6年,现在也就只剩下1个原子了。
铯-134的半衰期长一些,是2年,所以现在也只有原先的1/8了。现在残留的主要污染物是铯-137,因为它的半衰期是30年。
半衰期长也就意味着辐射性不那么强,不过不管强弱,我们来看看这些铯都在哪里。当初泄露的铯,会随气流飘散,然后落在土壤、树叶、房屋道路上。其中一部分被后来6年的除污染工作人员收集,运回福岛核电站附近的污染物储藏区,另外一些被雨水冲刷到地面,进入河流或者土壤。而铯是很重的物质,会逐渐沉到土壤或者河床、湖泥下面几厘米的深度。
这是现在核污染物的主要情况。那这会影响日用品么?日用品的材质是什么?现代工业的原材料是石油(塑料橡胶等石化)、树木(纸张)、金属、水。石油来自中东等地方,那边的污染物叫做ISIS不是核物质。金属是矿石精炼成的,核污染物钻不进矿石里。水的污染问题我们之前的文章写了,福岛县之外的水几乎没受影响。而化妆品这些实验室搞出来的精细化工就更难被污染了。
▲福岛之外地区的地表水在5000多次检测之中只有2次测出极微量的污染物。
至于树木,有些读者担心树会吸收核污染物,只是大部分植物很不喜欢铯这种重金属物质,吸收率非常低,很少有像蘑菇这种专门富集重金属的重口味爱好者(蘑菇是真菌界的,早被开除出植物界了)。
我们想了很久,怎样才能让“辐射区”的日用品有辐射危险,真的很难,除非你能找人专门去辐射区收集辐射严重超标的土来烧瓷砖盖房子,否则就算你去精炼个野生蘑菇精油擦手,都难做到伤害自己。德国这种几十年禁止吃野生蘑菇(切尔诺贝利后遗症)的国家,也没有禁止人接近蘑菇啊。
还有,请大家不要太小看现代工业的管理,纸尿布也好,化妆品也好,正规品牌的生产管理并不会像那些只敢在无监管的微信朋友圈露脸的奇怪品牌一样粗糙。无论是纸尿裤还是化妆品,都不会是从外面的井里打桶水,回来倒缸里搅一搅就做出来的。
在核泄漏问题最严重的2011年4月,日本负责管理纸尿裤等相关纸制品的日本卫生材料工业联合会以及日本清洁纸棉类工业会,联合说明了关于纸制品核污染风险的安全问题:生产、包装纸制品需要密闭的防尘生产车间,外部扩散的核辐射污染物是无法进入生产车间的;并且生产使用的是纯净水,没有被核辐射污染物污染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