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不宜的儿童片,属这部最恶心恐怖丨毒药回顾(3)
“其实他在这个电影里边有两个父亲。有一个父亲是波兰人,在战争开始的第一天被杀了,然后另一个所谓的父亲,在战争的最后一天被枪杀了。”
嗯,奥斯卡害死的第三个人就是他所谓的父亲——名义上的父亲。
通过影片传达的信息,这个父亲极有可能没有生育能力。在外祖母认为奥斯卡的母亲怀孕时,他这样说——
▲是谁的不要紧
他对性生活并不热衷,
更荒诞的是,他和第二个老婆玛丽亚有了孩子库尔特,奥斯卡是这样说的——
▲库尔特,我的儿子……你确实是我的儿子
总的来说,这一家子关系就是:奥斯卡是妈妈和表哥的孩子,后来他爱上了玛利亚,但被老爸(不是舅舅)夺爱,玛利亚成了自己的后妈,他的弟弟其实是他的儿子。反正够乱的。
奥斯卡害死这个名义上的父亲时,纳粹党气数已尽,苏联军人来奥斯卡家搜查,奥斯卡再一次发扬坑爹的传统,亲手把纳粹党章塞进他手里。
这导致了他被乱枪扫射而死。
随着年龄增长,奥斯卡这个反抗生活的斗士,也会逐渐走向堕落。
奥斯卡去教堂,把铁皮鼓放在圣像胸前,希望他也能敲鼓向世界宣战,然而他什么都没有听到。奥斯卡哭了,或许就在那时,奥斯对敲鼓的意义也产生了怀疑。
后来,奥斯卡遇见了有过一面之缘的贝布拉。此时的贝布拉已经成为深受纳粹政府喜爱的人民艺术家。
在贝布拉的介绍下,曾经用鼓声向纳粹提出抗议的奥斯卡开始为纳粹表演,积极加入文工团。
这宣布奥斯卡的堕落。
纳粹倒台,奥斯卡失业回家,他扔掉铁皮鼓,接受长大。
影片公映之后获得极大成功。影片在获得巨大声誉的同时,也因为少儿不宜的镜头而遭到抵制。正如拍摄前原著作者君特·格拉斯说的那样:
“这里边的镜头,肯定会又黄又暴力。”
1997年6月,俄克拉荷马州州法院的一名法官公开宣布这部电影的内容涉及到了未成年色情描写(根据俄克拉荷马州的反淫秽法),认定这部电影是违法的。
影片内容当然不是为了色情而色情。
比如,外祖母用裙子包庇纵火犯从而有了奥斯卡的母亲;
奥斯卡的妈妈与舅舅偷情;
奥斯卡与玛利亚发生关系,等等。
性从开头贯穿到结尾,不再是正常健康的行为。它彰显着社会的荒唐与丑陋。
总而言之,《铁皮鼓》提高了施隆多夫的国际声誉。他的影响力也源远流长,惠泽到中国电影圈。
上世纪九十年代,姜文带着一部电影半成品《阳光灿烂的日子》来到巴伯尔斯贝格,施隆多夫看后十分喜爱。于是他成为了《阳光灿烂的日子》联合制片人。
时隔多年,姜文谈起施隆多夫,充满感激地说:
“如果没有施隆多夫,我还在做着演员呢,我的导演梦就实现不了。”
嗯,好导演就是有这样的能力,不仅创造电影佳作,而且能够引导更多有才华的人走向电影创作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