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招惹游戏玩家,更何况他是《头号玩家》
评分:8.4 / 10
所谓情怀,就是美好记忆的心理固着
——Dick Giant
头号玩家是史匹堡老先生写给ACG亚文化圈的一封超长情书,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不管你是影迷、漫粉,还有游戏迷,或者电子音乐发烧友,都能在本片中找到足够多让自己发狂的猛料。
数梗这件事本文就不做了,网上早就有盘点出119个梗的文章,IGN也出了个视频数出了接近两百个梗,更有外国宅男极客们在推特和非死不可上面盘点了200、300甚至更多的彩蛋。因此,就算你喊笔者快来快来数一数,笔者也道不出更多的二四六七八出来,反而还会落得个班门弄斧的滑稽收场。让我们回到这部电影本身。
抛开影迷这一重身份,单纯站在游戏爱好者的角度,本片还有许多特别的意义。影片中有两家游戏公司,哈利迪和IOI,分别代表了两种游戏开发的理念:哈利迪想要回归游戏本身,不以赚钱为目的,仅仅想要玩家从游戏中获得最原始的乐趣,挺像现实中波兰蠢驴CD PROJEKT RED,但这种公司却往往能获得玩家更多青睐,赚的盆丰钵满;IOI则企图榨干游戏玩家所有的经济价值,靠大量营销、影响平衡性的道具来捞一笔就跑。笔者还记得电影里面有一段IOI老板诺兰在哈利迪手下实习时的言论,诺兰说为什么不推出VIP系统,按照玩家游戏中充值和消费的金额把他们分成黄金、白银、青铜等级别,真真让人想起腾讯、EA这种奸商。现实中因为EA在游戏中大搞内购,得罪了不少玩家,导致游戏销量、口碑大受影响,而国内的厂商腾讯网易更是被看成氪金无底洞。电影里面诺兰成为反派,一定程度上就是因为得罪了玩家,电影第三幕,男主振臂一呼,几乎全世界的玩家都跳出来捍卫自己的利益和绿色的游戏空间,可见招惹游戏玩家是多么愚蠢的事情。
《无敌破坏王》
《像素大战》
《贝克街的亡灵》
《夏日大作战》
头号玩家这部电影,同《无敌破坏王》、《像素大战》、《贝克街的亡灵》和《夏日大作战》均类似。贝克街的亡灵是一群少年进入了虚拟的游戏世界,如果无法通关,则现实中他们的肉体也会死亡,比本片更凶险,想要表达的主题则是对日本社会二代当道的现实的忧虑,立意更严肃。夏日大作战要轻松得多,虚拟的游戏世界遭到了入侵,并反过来影响到了现实世界的安全,主角必须在游戏世界中摆平危机来拯救现实世界。相比来说,本片更接近夏日大作战一些,尤其是那种骚年拯救世界的中二感。
然而,对亚文化圈的集体怀旧,本片堪称高配版无敌破坏王。像素大战主要是各种像素游戏角色的大乱斗,同时完成一些经典游戏的闯关。将2D像素3D实体化是此片一大亮点,就像把我的世界搬到了现实中一样。玩家一号开头我的世界的硬植入可能是这部电影最生硬的广告了(手动滑稽)。无敌破坏王则直接卖起了版权。影片一出,俘获了无数宅男芳心,瞬间成为圈内神片。在电影里面数彩蛋养成了大家的习惯,而看着经典游戏形象在经典的街机游戏中闯关,还使用作弊码作弊,也是一种乐趣。
玩家一号同像素大战一样,主角是以自己的身份进行着游戏闯关,但角色并不是拯救现实世界,而是同无敌破坏王一样拯救游戏世界。玩家一号里面的版权数量远超无敌破坏王,并且很多版权形象在影片中发挥了大作用,戏份也更平衡,不过玩家一号里面无论是主角还是关卡都是原创,并没有直接套用现成的游戏。
《乐高蝙蝠侠》
《乐高大电影》
单纯从梗的角度说,上一部玩的如此牛逼的梗片,应该是《乐高蝙蝠侠》,但从情感来说,《乐高大电影》和本片更接近。
《闪灵》237房间
说起关卡设计,不得不说影片中第二关。看过闪灵的观众可能会非常惊喜,本片并不是像《功夫》、《愤怒的小鸟》或者其他的电影那样简单的致敬闪灵,而是直接把这部电影放到了电影里面,在电影里面看了一遍电影,而且还是可交互的互动式电影。这样的使用方式简直绝妙,或许代表了史匹堡先生对未来电影形式的预估,以后的电影一定能够让观众参与其中,沉浸式的体验电影。
《勇敢者游戏:决战丛林》
最后主角破关的方式,对游戏玩家来说,肯定会会心一笑。前不久的《勇敢者游戏》主打游戏元素,有不少游戏梗在里面,尤其是三条命的设定。而本片中加一条命的硬币堪称神来之笔,再没有比这个更让玩家梦寐以求的道具了。主角最后的打斗,除了大招哈多根之外,他的腿技挺像铁拳里面李小龙的李三脚,踢裆那一下有点李小龙上旋踢的感觉。
游戏《神鬼寓言:传奇》
游戏《生化奇兵》
头号玩家在虚拟世界中的特效表现特别的游戏化,虽然采取了《神鬼寓言》、《生化奇兵》那种卡通渲染的风格,但从CG质感上看,百分百的游戏画面。平时我们看的许多特效大片,画面的标准是尽可能拟真化,消除特效痕迹,本片恰好反过来,就是要制造出这种不真实感,一眼就能看出是游戏。这就是一个开放世界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有什么必要做的那么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