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爸爸逼10岁女儿通宵写作文:什么样的父母更能教出聪明的孩子?
◆◆◆
文 | 喵姐
1
前段时间刷微博,在热搜上看到一位“虎爸”,让我五味杂陈。
杭州一位妈妈凌晨1点多打110,报警说丈夫这么晚了还不让孩子睡觉。
民警到家中发现,她家10岁的小姑娘一个人躲在房间不敢出来,孩子困乏又无助的眼神,让警官很不是滋味。
原来,孩子爸爸是浙大学霸,为了把女儿也培养成学霸,每天逼她写4篇“有质量”的作文。
小姑娘本身课业就不少,不得不经常写到凌晨一二点。完不成,爸爸就不许她睡觉,甚至出手打骂。
看了这个新闻,我实在心疼这个只有10岁的孩子。
家长希望孩子写好作文,学好语文,要求严一些,本无可厚非。
但如果不讲究方法,只是以靠数量来取胜的题海战术来逼迫孩子,结果只能是揠苗助长。
2
写作文对很多孩子和家长来说,的确是一件苦差事。
网上有个段子:摧毁一段亲子关系有多容易?一次辅导孩子写作文就够了。
我加的妈妈群里,一位妈妈关于孩子写作文的吐槽,收获了上百个“赞”:
孩子一拿到题目后脑袋就空了,写起来就像挤牙膏,说来说去就那几句话;东拉西扯没重点,全是流水账;几百字就能磨叽几小时。
还有胡乱凑字数的。湖南一位小学三年级老师在微博晒出学生作文,通篇学猫叫,让家长又气又笑。
“有什么秘诀能把作文写好呢?”
前不久,著名作家曹文轩做客央视《开讲啦》节目时,现场一个小女孩问了这个“千古难题”。
曹文轩的回答很简单:“只有一个办法,看书。”在他看来,只有把书看到一定的量上,才能把作文写好,“写作是支箭,阅读是把弓。”
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也提出了“阅读是语文教学的生命”的观点。
他讲了一件自己深有感触的事:一位语文特级教师说,他的外甥女只要出去旅游,妈妈就会让她写游记。后来,孩子再也不喜欢旅游了。
“这些家长太着急了,孩子只要有了一定量的阅读,你不叫他写,他也忍不住。”
3
自从教育部公布一系列高考改革政策后,语文被提升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从近几年语文分值变化中尤能体现。
再加上现在奥赛加分被取消,数学难度降低,英语可多次参考,难怪有人说“得语文者得高考”。
很多细心的妈妈发现,去年9月全国中小学生逐步使用部编版新课标教材后,就越来越侧重孩子的阅读积累和语文整体素养了。
比如,小学一年级设置了《和大人一起读》栏目。到了高年级,几乎每一课都有课外阅读。这意味着,语文课更注重孩子的自主阅读了。
阅读不仅仅是语文的事情,它对任何一门学科来说都是首要的,对孩子能力的滋养更是全方位的。
因为每一科都在考察阅读水平。阅读不行,连审题都无法完成!
我查了相关资料,按照教育部的规定,12岁前,孩子的课外阅读量至少要达到50万字以上。
孩子们现在学业这么忙,加上运动、玩耍、睡眠这些必须要留出时间的事情,真正享受阅读的时间其实有限。
想让孩子在有限的时间里,真正阅读到有趣,有内涵又有温度的书,就非得精挑细选不可。
就像曹文轩教授说的,“大量小学生阅读,一口气读完,一转身就忘”的书,不仅对写作毫无帮助,而且还破坏了孩子天然的语感和基本的语言能力。
我们要读就读有“文脉”的好书,好书的“文脉”会自然而然流淌到孩子的作文本上,助力语文学习。
今天我要给大家推荐的就是,曹文轩亲自主编、助力孩子语文学习的好书——《纯美儿童文学读本》!
《纯美儿童文学读本》共6册
适读年龄:5-12岁儿童和父母
这套书紧贴《小学生语文课程标准》,含有小学教学大纲中全部知识点。
选篇不受题材、地域、时间限制,收录了27个国家139位世界级大师的近300篇名作。
老舍、屠格涅夫、戈尔泰、朱自清、季羡林、杨绛、巴金、托尔斯泰、金子美玲、金波、曹文轩……
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家,都能在书中找到他们的名字,简直就是一部值得珍藏的文学宝藏!
▲金波《尖尖的草帽》
▲主题“爷爷的故事”
这套书集结了各种儿童文学作品类型:民间故事、诗、歌谣、童话、散文、小说。
有动物世界里的神秘,有小朋友简单纯粹的友情,有来自千年前的古老故事,有对侵略者的讨伐,有大自然里青草的气息,有家庭里感恩的瞬间,还有对寻找幸福的生命感悟……
题材丰富,篇篇经典,这样的书才能真正满足孩子的多元化阅读,综合提高孩子的阅读与写作水平,潜移默化中滋养孩子的心灵,砥砺美好品格。
曹文轩认为,语文学习中语感是非常重要的。而语感,多半就是通过高质量的阅读而得来的“童子功”。
趁着开学的热乎劲,这套《纯美儿童文学读本》绝对值得给孩子囤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