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冬天,最火爆的电影在这里
才举办第三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就已然成了影迷和业内人士心目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年末固定期待了。主题单元的系列海报一经发布,胃口更是彻底被吊起来。八张单元海报每张既独立成篇,指向八个不同的节目策划方向,拼贴在一起又组成了一个巨大的无限符号(∞)——虽然不发一言,但传递了聚集、联结、平衡、变化、跨界,发散等许许多多的概念,可以说是无所不包,内涵爆棚。按照电影节的官方阐述,海南希望:“在2020年的岁末,用八个展映单元,跨越时间、跨越空间,回顾这一年的世界电影版图。”2020年对电影来说着实是跌宕起伏的一年。国内电影市场在全民的努力之下日渐恢复元气,而在广大的海外,电影的未来仍是风雨飘摇。电影节方面,柏林之后,包括戛纳、威尼斯和多伦多在内的国际电影节都做出了紧急策略调整,包括北京上海在内的国内电影活动也都顺势移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在“三大”之后,海南节是2020年度平遥国际影展之后,国内第二个如期举办的大型国际电影节。随着全球电影市场面临的新局面,电影奖项和电影节生态体系正在不断变化。奥斯卡已然撤到4月,而明年戛纳能否顺利回归5月仍未可知。海南国际电影节虽然站在公历纪元的一年之尾,你说它正位处某种混沌初开状态的原点也未尝不可。只怕海南未来距离“回顾”的任务会越来越远,说不定会被历史选中,成长为引领某种风潮的先头部队。和闪耀“无限”光芒的主题海报一样,海南节公布片单的步调也遵循着让强迫症极其舒适的节奏。11月13日起,每天日更,一日一单元,到昨天11月20日,8个单元悉数公布完毕。如果说之前,反季节飞去海南岛参加电影节到底值不值的讨论不绝于耳,大家都各自在心里来回打量。看完这个完整片单之后,再查查12月5日到12日往返三亚的机票,相信你会和我一样,心中出现了黄龄被邀请去参加《浪姐》时候的那个反应——一个字:去!国内大型电影节展的修复致敬单元普遍呈现保守和庄重的气质,海南则在天涯海角独自放飞,丝毫没有刻意追求“阳间”的东西。占据了「经典」单元半壁江山的,纪念安德烈·祖拉斯基80岁诞辰的四部影片皆是国内大银幕不常见的作品。祖拉斯基最具知名度的影片,也是伊莎贝尔·阿佳妮戛纳封后之作的《着魔》或许会是本届电影节的抢手货。「经典」单元的另外几部作品,是在海南这个地方观看才会别有风味的修复影片。想象一下,吹着海风嗅着椰香,在沙滩上看布鲁斯·布朗执导的著名冲浪题材纪录片《无尽之夏》和老牌帅哥阿兰·德龙颜值巅峰期拍摄的《紫色正午》(《怒海沉尸》)是何等美妙。今年3月离世的马克斯·冯·叙多夫往往被定格在伯格曼的电影中,海南却用不朽邪典《飞侠哥顿》来致敬这位多面老戏骨,够有趣,够刁钻。「聚焦」或许是今年海南节最大惊喜之一。6部各具看点的非洲电影,实打实跨越了不同的类型。塞内加尔导演迪吉布利尔·迪奥普·曼贝提1973年的《土狼之旅》曾入选各种影视佳作榜单,马丁·斯科塞斯都赞不绝口,1992年的这部《土狼》获得了戛纳金棕榈提名。《谁杀死了阿历克斯队长》是乌干达代表性商业大片,管中窥豹,领略导演纳瓦纳·I·G·G“乌干达昆汀”的风采。入围了鹿特丹国际电影节的《空调》则是一部反思后移民时代的奇幻小品,设定清奇,手法鬼马。「浮世图景」中的6部纪录片,3部与电影人直接相关:导演纪录片专业户伊夫·蒙玛耶尔在《公民北野武》中分析这位风口浪尖上的日本国民艺术家、比故事片本身还好看的记叙特瑞·吉列姆多舛创作历程的《他梦见巨人》,以及挑逗观众和重口味电影人玩真实游戏的《电影创作家》。另外3部也都有着不可小觑的实力:用摄影机带领观众进入本不可知的秘境,探寻夏威夷岛前世今生的《甘林之火》、瑞士尼翁国际纪录片电影节竞赛片,重塑俄罗斯重工小镇生活的《康比纳工厂》,以及记录巴黎歌剧院里芭蕾小舞者训练生活和纤细神经的《小芭蕾》。「另辟新径」是海南节关注先锋创作的单元,选片颇为大胆。每部作品都向我们的观影习惯和电影观念发起不同层面的挑战——影像质感:完全使用VHS拍摄的《录像时带》;拍摄对象:舞台/歌舞/纪录片《如果那是爱》;材料生发:马来西亚华裔当代艺术家陆明龙的装置艺术作品《爱道》。在柏林“遇见”、北京“镜界”等电影节单元都在主动探索电影的边界的时候,我比较好奇海南是否会完全在传统影院安排这些作品的放映,抑或是尝试不同的空间和形式。聚焦亚洲的「采珠拾贝」单元今年不仅入选了大师新作,如马基德·马基迪口碑一路走高的《太阳之子》,多部知名亚洲成熟作者的新片,如西川美和《美好的世界》和冲田秀一《我啊,走自己的路》等等,更值得关注的是,「采珠拾贝」将一些尚且陌生的名字和新鲜的作品带到大银幕上。伊朗女性导演曼尼赫·赫克玛特指导的音乐公路片《乐队的夏天》、马来西亚导演张吉安乡土味十足的降头惊悚片《南巫》,入围柏林新生代儿童单元,由蒙古女导演比亚姆巴苏伦·达娃指导的《世界的血管》,都是值得关注的作品。「天涯海角」单元中几部带有超现实抑或寓言色彩的影片格外打眼。讲述传染病大流行时期的爱情故事的《小鱼》、幻想少年将公寓打造成空间站的《加加林》、南美奇幻自然主义风格的《擦窗男孩也想要一艘潜水艇》以及摄影极其出色,父子“相爱相杀”的西部悲剧《掘地父子》(《挖掘机》)。这些影片风格化的镜头语言是故事之外的一大看点。当然还少不了爱尔兰影片《年轻人在此》。片如其名,集结了一批实力鲜肉卡司:刚刚因《后翼弃兵》而大火的安雅·泰勒-乔伊、《权力的游戏》和《1917》主演之一的迪恩·查尔斯·查普曼以及《浴血黑帮》中的芬恩·科尔。纵观第三届海南国际电影节的展映片单,,新片中国大陆首映率已经相当傲人。但海南节更令人期待的是此前反复提及的“为产业服务”的口号和野心。第二届海南节的熠熠星光还仿如昨日,在今年的特殊情况下,海外嘉宾亲临现场机会渺茫,国内创作团队的亮相和内容产出自然愈发重要。电影节团队过去一段时间有意识地耕耘与华语片导演在电影节时间之外的合作与交流,在北京就做了好几场深度对谈沙龙,把品牌的打造功夫下在了日常,慢工出细活。近日又刚刚发布“文学改编实验室”项目,立志发掘好故事,好剧本,可见海南节在产业方向上的长线布局和真心实意的投入。随着展映片单的全部露出,接下来就期待海南在活动方面拿出怎样别出心裁的设计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n6.com/view-1048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