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评论] 纪录片有意思才会有魅力_纪录片天堂1
本文标签:
再次,要有创新性。不必讳言,走红纪录片的背后是内容制作的走心和创新。以《了不起的匠人3》为例,虽是传统文化题材的纪录片,但却做得很时尚,还提出了“轻纪录片”的概念,在时长、语境、表达方式以及包装上都更趋向于年轻化。同理,纪录片的制作紧跟时代脉搏,不断走好创新之路,才能迎合受众的口味。
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发布的《纪录片蓝皮书: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2017)》显示,中国纪录片行业总体呈现良好的发展面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也将启动“记录新时代”工程,动员、引导广大纪录片人拍摄更多、更好的现实题材作品。可以预见,我们的纪录片领域,会有越来越多“有意思”的精良制作出现,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性文化需求。(杨玉龙)
2018年伊始,《如果国宝会说话》亮相央视纪录频道黄金时段,1月6日,电视纪录片《水果传》和纪录片《长征》国际版,同日开播;紧接着,1月22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的大型纪录片《创新中国》在央视纪录频道和深圳卫视等平台播出……多部纪录片先后重拳出击,以各具特色的题材类型引发不同层面受众的热切关注。(1月31日《中国艺术报》)
同样,纪录片迎合社会主流价值观,才能赢得市场。以投资不到300万元的《二十二》为例,作为一部慰安妇题材的纪录片,在观众的自发宣传下和众多明星的推荐下,最终票房高达1.7亿!并且,形成了一个社会性文化事件,就是因为它符合我们的主流价值观。而伴随着《关于加快纪录片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深入实施,纪录片行业政策红利转化为市场红利将会越来越明显。
从一位普通观众的角度而言,笔者以为,纪录片有魅力的基础是“有意思”。首先,要有故事性。毋庸置疑,纪录片是对生命状态的真实写照和严肃思考,其真实性是第一位的。而缺失了故事性,也难言完美。无论是在文字表述上,还是在拍摄手法上,以及背景音乐的设计上,唯有通过用引人入胜的故事将内容呈现出来,才能赢得受众。
其次,要有知识性。对于一部制作精良的纪录片而言,让公众看过即忘,显然有失制作水准。纪录片的本质特性是视听形象纪实性,但其传递文化与传播知识的功能不容小觑。比如通过看《如果国宝会说话》之后,可以让观众了解这些文物的珍贵,以及历史的厚重,从而增强国家自豪感,以及爱护这些文物的自觉性。
无论是何种影视作品,有意思才能留得住观众的眼球。以《如果国宝会说话》为例,在每集5分钟的时间里,文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观众平等对话,“诉说”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传奇。使人在看过之后,不自觉的融入到文物的世界里;而“短平快”的特色,,更迎了当代人的观赏需求,在等公交或者坐地铁时,就能看一集,非常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