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 | 史上第一吃货的“肆意人生”(5)
除好书、好吃、好名外,袁枚还好游。
年轻时,袁枚遵循“父母在,不远游”,待在随园,陪伴母亲享受天伦之乐。及至母亲逝世,他已64岁高龄。守孝三年后,他开始了壮游。
别人劝他一把年纪了,安安心心居家养老,了此余生。袁枚表示我不听,我不听。他立志要做一个背包的诗人,活到老,游历到老,创作到老。
袁枚对大自然的钟爱,使得他战胜了肌体上的衰老。67岁那年,他登天台、游雁荡,渡钱塘、过兰溪,且吟且行,不亦乐乎。他写下了《周孝侯斩蛟台》、《立夏日过天姥寺》、《观大龙湫作歌》、《还山》等诗作。此外,他还绘制了《游雁荡图》,装裱长轴,带回随园,悬挂壁间,供人观赏。
袁枚四十多岁时,曾请相士胡文炳算过一卦。胡文炳预言,他63岁得子,76岁寿终。到63岁时,袁枚果真老来得子。他就觉得胡文炳算的准,料想76岁时大劫难逃。于是到了这一年,他深居简出,坐等人生最后一刻到来。
没成想,袁枚挺过了这年除夕。这一挺,袁枚又多活了6年。既然向天再借到6年,又岂能不好好度过?于是,次年起,袁枚又开始了壮游。直到去世前一年,他还重游扬州、苏州,到无锡,过慈溪。
不禁联想到作家倪一宁写过的一段话:在路上看到一对老情侣。老爷爷墨绿色绒外套,是老克勒式打扮,挽着女伴。老太太拄着拐杖,上衣皮夹克,下身浅蓝色牛仔裤,还是BF风那种。左手中指戴着造型朋克的银戒,夹着一根烟,边走边抽。看得我好振奋。
才不要推着轮椅看夕阳呢,我要我们健康、聪明、矫健且酷酷地老去,没入土前坚决不做尘,只成为风。
如何老去,袁枚教会了我们。
世俗如此强大,强大到生不出改变它们的念头来。
袁枚教会我们,不必太在乎世俗看法。
袁枚14岁时就写下了名篇《郭巨埋儿论》。在他看来,郭巨为孝母而埋儿的行为不近人情,如此的观点与封建礼教相去甚远。
年长以后,他公开招收女弟子,开女子教育之先河。这在当时亦是惊世骇俗的大胆创举。要知道,封建时代,女子无才便是德。
天下士人觉得老老实实当官才是正道,袁枚却选择辞官归隐,徜徉于书与美食间。